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霍晓川教授团队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题为“Intra-arterial Tenecteplase for Acute Stroke After Successful Endovascular Therapy”的文章——评估在血管内治疗成功后的患者中,动脉内注射替奈普酶是否能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小编将研究重点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本研究在中国19个中心开展,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终点设盲的Ⅲ期随机试验。研究纳入2023年2月16日至2024年3月23日符合标准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LVO)脑卒中患者,且从已知的末次健康时间到接受治疗的时间窗为4.5~24 h。
在实现血管内治疗成功[定义为扩展脑梗死溶栓(eTICI)分级评分为2b~3 级]后,最终将255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动脉内替奈普酶(n=126)或标准药物(n=129)治疗。
干预措施:动脉内注射替奈普酶(0.125mg/kg)或标准药物。
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终点是90天时的优良结局[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1分)];次要终点包括90天时mRS评分0~2分、90天时mRS评分0~3分、90天时mRS评分、36 h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0~1分或较基线降低≥10 分、90天时欧洲生活质量视觉模拟量表(EQ-VAS)评分、24小时达最大血流容积时间>6 s,以及核心梗死容积较基线的变化量;安全性终点包括:48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48 h内任何类型颅内出血以及 90 d内全因死亡率。
90天时mRS评分0~1分患者比例:动脉内替奈普酶组(51例)为 40.5%,标准药物治疗组(34例)为 26.4%[相对风险(RR)1.44,95%置信区间(CI)1.06~1.95,P=0.02)]。
卒中症状出现24 h内就诊患者90天mRS评分分布
试验结果
2. 次要终点:均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3.安全性终点:
与标准药物治疗组相比,动脉内替奈普酶组并未增加治疗后48 h内sICH的发生率(5.6% 对 6.2%,RR 0.95,95%CI 0.36~2.53,P=0.92)。
90 天全因死亡率:动脉内替奈普酶组为 21.4%,标准药物治疗组为 21.7%(RR 0.76,95%CI 0.40~1.43,P=0.78)。
参考文献:Miao Z, Luo G, Song L, et al. Intra-arterial Tenecteplase for Acute Stroke After Successful Endovascular Therapy: The ANGEL-TNK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5;334(7):582–591. doi:10.1001/jama.2025.10800
END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神经编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