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Sci Bull:中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预后及左室收缩功能对其的预测价值【心血管研究展播】

2024-04-16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果名称:中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预后及左室收缩功能对其的预

测价值

发表形式:《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IF(2022):18.9]

通讯作者:吴永健、王建安

第一作者:刘先宝、朱齐丰

主要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推荐理由


中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预后存在争议,尤其是左室收缩功能(LVEF)在该人群的应用价值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预后及左室收缩功能对其的预测价值,对中度AS患者进行风险分层,识别需尽早干预的高危群体。



研究解读


本研究通过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China-VHD 连续纳入了来自中国46家三甲医院的万余名严重瓣膜病患者,其中513 例为中度 AS ,并依据LVEF界值分为三组,分别为40% ≤ LVEF(LVEF 显著降低组),40% < LVEF < 50%(LVEF 轻度降低组)和 LVEF 和 50%(LVEF正常组)。入选患者53.0%为男性,平均年龄62.0岁。2年随访期内,中度AS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中国人群的预期生存率(P < 0.001)。Cox回归模型提示LVEF分组始终是2年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最强预测因子(LVEF显著降低组,HR 4.55,P = 0.001;LVEF 轻度降低组,HR 3.02, P = 0.020;LVEF 正常组为对照/参考),相对死亡风险随着 LVEF的降低而呈单调增加趋势,LVEF的最佳界值为60%。研究结果提示,LVEF减低是中度AS人群预后不佳的首要危险因素,今后或可考虑将LVEF低于60%作为进一步干预的界值。


研究“Prognostic value of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on moderate aortic stenosis: the China-VHD study发表于《科学通报》杂志(IF:18.9)。



专家点评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心脏瓣膜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主动脉瓣在收缩期不能完全开放,导致瓣口面积减小,血液通过受阻。这一病变可能由先天性因素或后天性疾病引起,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或退行性老年钙化等。


主动脉瓣狭窄的严重程度根据瓣口面积的大小来划分,当瓣口面积减小到一定程度时,会分别被诊断为轻度、中度或重度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程中,患者可能经历长时间的无症状期,随后出现短暂的症状期,预后急转直下。近期研究已初步表明,对于中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预后明显劣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开展中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还有助于推动医疗水平提高,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该研究首次发现了基于新心衰分类的中度AS患者预后差异,并提出了干预的潜在截断值,为今后中度AS的干预治疗临床研究提供了切实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介绍


图片21.png
通讯作者
吴永健

北京协和医学院终身教授。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冠心病、瓣膜病的介入治疗。


图片20.png
通讯作者
王建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心脏中心主任;美国JACC Asia杂志主编;欧洲心脏介入大会CSI共同主席,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首席科学家、全国高等学校长学制统编教材《内科学》共同主编;以第一负责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奖多项;作为通讯作者在NEJM、JACC、Circulation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先后获全国白求恩奖章、何梁何利奖以及全国“最具领导力医院院长”等奖项。



图片17.png
第一作者
刘先宝

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助理,博奥院区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王建安教授心脏瓣膜团队骨干成员,擅长TAVR、TEER、TTVR等导管介入治疗。


图片18.png
第一作者
朱齐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医生,研究领域为瓣膜性心脏病、心脑互作和心血管大数据科学。




团队介绍


王建安院士带领团队历经10年余,围绕心脏瓣膜病的诊治,从器械研发、技术创新、临床研究、大样本临床调查、机制探索等进行全方位研究,建立了全链条式解决方案,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联合工程师研发了我国首款可回收可重新定位的VenusA Plus瓣膜,牵头完成了多中心临床研究,解决了我国在此领域的部分关键“卡脖子”问题。多项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技术在国内或亚太地区率先开展,其中Dragonfly在全球首先开展。探索建立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并担任院长,创新临床医生、企业工程师的合作模式及有效沟通机制,加速了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该模式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Catalyst报道。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