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母义明教授:具有改善心脏-肾脏-代谢综合征作用的抗高血糖药物

2024-05-24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5月18-19日,“2024北大糖尿病论坛”于北京盛大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议题,分享了精彩纷呈的学术论述。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母义明教授从CKM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出发,基于循证医学成果,系统介绍了具有改善CKM综合征的抗高血糖药物。


图片

母义明教授发言现场


为什么代谢性疾病、CVD、CKD共病应被视为一种综合征?


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疾病(CVD)和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三大慢性疾病,三者通常共存,且一种疾病会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


图片


过度脂肪累积(尤其是内脏脂肪会导致炎症、胰岛素抵抗以及代谢风险,导致包括CVD在内的全身疾病;且代谢异常在心肾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肾功能不全也越来越被认为是代谢性危险因素和CVD(尤其是心衰的关键介质。


因此,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以及CVD、CKD这三大类疾病不应作为单独的疾病管理,而应被视为一种关联密切的综合征。


CKM的定义与分期


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将CKM定义为一种健康紊乱,是由肥胖、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包括HF、心房颤动、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之间病理生理相互作用导致的全身性疾病。


CKM的定义包括了CVD风险人群及CVD患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较高的不良心血管结局风险。


依据病理生理机制、疾病风险和防治的可能性,可将CKM分为5期。

图片


CKM的分期




CKM 0期:无CKM危险因素

即BMI、腰围、血糖、血压、血脂均正常,且无CKD或亚临床/临床CVD。



CKM 1期:过度或异常的脂肪积累

即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或脂肪组织功能异常,但未合并其他代谢危险因素或CKD。



CKM 2期:存在代谢风险因素和CKD

即合并代谢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135mg/dl、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或中等至高危CKD。



CKM 3期:患CKM且合并亚临床CVD

经评估为高危CVD或极高危CKD,应视为与CKM 3期处于同等危险程度。



CKM 4期:患CKM且合并CVD

4a期无肾衰竭;4b期合并肾衰竭。


具有改善CKM综合征的抗高血糖药物


T2DM、CVD和CKD经常共存,且具有共同的相互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因此CKM综合征的治疗应采用具有多重作用靶点的整体治疗策略,从而产生协同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现已证实,具有改善CKM综合征的抗高血糖药物主要包括GLP-1RA和SGLT2i。


GLP-1RA降糖机制

GLP-1是一种内源性肠促胰素,主要由肠道L细胞分泌,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上的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


GLP-1RA心肾获益机制

GLP-1受体也广泛分布于全身多个器官或组织,除胰腺外,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心血管系统、肝脏、脂肪组织、肌肉等,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

  •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食欲,减少脂肪累积,减轻体重;

  • 调节血脂,改善脂肪肝;

  • 作用于肾脏,降低白蛋白尿及延缓GFR下降;

  • 作用于血管,降低血压及改善微循环和冠脉血流;

  • 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炎症;

  • 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抑制炎症,改善心肌糖代谢。


图片


SGLT2i降糖机制

SGLT2i通过抑制近曲肾小管中参与葡萄糖重吸收的SGLT2,降低肾糖阈,减少尿液中葡萄糖的重吸收,发挥降糖和利尿作用。其降糖作用不影响胰岛素水平,不依赖于胰腺β细胞的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的程度无关。


SGLT2i心肾获益机制

SGLT2i主要通过增加尿糖和钠的排泄发挥心肾保护作用:

  • 尿糖和钠排泄增加导致入球小动脉收缩,降低肾小球压力,改善GFR;

  • 葡萄糖重吸收减少导致动静脉葡萄糖浓度差增大,激活肾神经,将信号传递到肝脏,增加肝脏葡萄糖的产生;

  • 通过降糖解除糖毒性,改善β细胞功能和肌肉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肾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SNS)的激活相一致,刺激肝脏葡萄糖的产生;

  • 作用于血管,降低血压及改善微循环和冠脉血流;

  • 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炎症;

  • 通过降低血容量、降压及改善动脉硬化降低心室容积、增加室壁顺应性和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和心衰的风险


图片


研究显示,GLP-1RA与SGLT2i均可减少复合终点3P-MACE的发生,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


图片

GLP-1RA对心血管复合终点和心血管死亡的影响


图片图片

SGLT-2i对心血管复合终点和心血管死亡的影响


  • GLP-1RA在MACE及MACE每个组成部分上的一致性获益表现,提示该类药物抑制动脉硬化及血栓事件;

  • SGLT-2i则更有可能因为保护肾脏、利钠利尿、改善心肌代谢,从而减少心力哀竭及其所致心血管死亡,最终改善MACE复合终点。


两项研究显示,GLP-1RA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远期心肌梗死风险,但SGLT2i未见卒中方面的显著获益。


图片

GLP-1RA对心肌梗死的影响


图片

SGLT2i对心肌梗死的影响


此外,研究显示,GLP-1RA与SGLT2i均可减少肾脏结局事件的发生,分别降低肾脏复合终点风险14%和38%。


图片

GLP-1RA对肾脏结局的影响


图片

SGLT2i对肾脏结局的影响


如何综合管理CKM综合征?


AHA推荐,根据CKM的不同分期给予相应的管理措施。总体来说,早期(1-3期)CKM的管理目标为预防心血管疾病,包括减重、降压、调脂、降糖以及亚临床CVD和CKD的管理;已合并心肾疾病的4期CKM患者管理目标为提供心血管疾病的优质诊疗


国内外指南/共识均推荐

具有心血管获益的新型降糖药物GLP-1RA或SGLT-2i类药物用于合并CVD/CVD高风险的T2DM患者,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2023 ESC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管理指南》推荐

  • 对于合并ASCVD的糖尿病患者,建议独立于血糖控制,在标准治疗(抗血小板、降压或降脂)的基础上,使用GLP-1RA和/或SGLT2i,以降低心血管风险

  • 对于合并HF的T2DM患者,建议使用SGLT2i治疗糖尿病和慢性HF,以减少HF住院;

  • 最后,对于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建议在ACEI或ARB的基础上,使用SGLT2i和()非奈利酮,以降低心血管和肾衰竭的风险。


图片


此外,CKM的管理需要以患者为中心的多方协作,包括医疗机构、决策者、支付方和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多层次合作,包括:

  • 社区支持、医疗中心内外部协作、促进多学科护理及肥胖的综合管理,加强CKM综合征教育和相关的研究;

  •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和药物可及性也是CKM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1.“2024北大糖尿病论坛”会议现场

2. McGuire DK, Shih WJ, Cosentino F, et al. Association of SGLT2 Inhibitor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Kidney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 JAMA Cardiol. 2021;6(2):148-158.

3. Sattar N, Lee MMY, Kristensen SL, et al.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nd kidney outcomes with GLP-1 receptor agonis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1;9(10):653-662.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


特别推荐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学习↑↑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