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郑大一附院 郭醉爽
20世纪50年代,肾穿刺活检刚应用于临床时,意外发生的风险较高,严重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甚至死亡。随着肾穿刺技术的不断改进,肾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及安全性已显著提高。尽管如此,在进行这项有创检查之前,不仅仅是临床医生,患者及其家属也应该对肾穿刺活检可能发生的意外有一定的了解。在此,简单介绍肾穿刺活检可能发生的意外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血尿
肾穿刺操作过程中,穿刺针对肾实质及周围组织、血管有一定的损伤,因此绝大部分患者术后都会出现镜下血尿,多在1~2天内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仅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肉眼血尿。如果穿刺过深、不慎伤及肾盏或周围较大血管会增加患者术后肉眼血尿发生的概率。充分的术前准备(如积极控制血压、纠正贫血等)能降低术后肉眼血尿发生的风险。
肉眼血尿多见于术后首次排尿,部分患者也可在术后1~2周出现延迟性肉眼血尿。大多数患者1~3天即转为镜下血尿,不到5%的患者肉眼血尿可持续1周甚至更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需要紧急特殊处理。
对于术后并发肉眼血尿的患者,应动态监测血压、凝血指标及血细胞比容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尿色变化;绝对卧床制动;避免咳嗽和增加腹压的动作;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充分饮水或静脉补液增加尿量;增强凝血和止血功能,但不经易使用止血剂,以防形成血块阻塞尿道。
大部分血尿程度较轻的患者,经常规术后护理及水化、制动等对症处理后,不日即可恢复正常。
少部分病情相对复杂的患者需要用到维生素K1、蛇凝血素酶等常规止血药物,若发生血流动力学紊乱,应充分补充血容量并尽早运用垂体后叶素止血,必要时可输成分血动全血。内科治疗无效者,应考虑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甚至手术治疗。
肾周血肿
肾周血肿是肾穿刺活检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部分患者血肿较小,无明显临床症状,2~4周内可自行吸收。若患者出现腰痛、穿刺部位压痛或可触及膨隆腰部伴或不伴向腹股沟部或腰肋部放射的胀痛、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等,则应警惕是否有较大血肿形成。应当及时行B超或者CT检查,核实诊断评估出血量。
对于肾周血肿多采取保守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适当止痛、镇静、补充维生素K1。绝大多数患者经上述处理后,血肿逐渐吸收。若患者血肿持续增大、血色素进一步下降甚至出现低血压乃至休克的情况,则应考虑输血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严重者要手术止血。
腰痛和腹痛
肾穿刺部位在局部麻醉失效后,常出现钝痛,大多数患者可以忍受,只需卧床制动、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疼痛难以忍受或持续加重,需适当予以止痛剂或镇静剂,及时行B超或CT检查,明确是否有较大血肿、肾周脓肿、尿性囊肿等。极少部分患者术后并发腹部绞痛,多因血凝块阻塞尿路所致。因此对于肉眼血尿伴较多血块的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嘱其充分饮水或予以静脉输液增加尿量,保证尿道通畅避免血凝块阻塞尿路的发生。
动静脉瘘
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异常通道,称为动静脉瘘。肾穿刺过程中,可因穿刺针损伤周围血管而并发。其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通常血尿颜色较暗且伴血块,顽固性高血压,肾功能受损,有时可闻及腰腹部血管杂音。肾动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协助诊断。
低血压
术后持续的肉眼血尿或严重的肾周血肿均可导致患者因血容量不足而出现低血压,可予以补液治疗。严重者应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迷走神经反射也可能导致术后低血压的发生,常表现为大汗淋漓、脉搏缓慢而无出血征象。
来源:郑大一附院中西医结合肾病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