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闻周刊丨联合降脂新添证据,高强度他汀退出历史?陈桢玥教授解读RACING研究

2022-11-09作者:论坛报前沿资讯
非原创

“心”闻每周看

!心闻周刊分割线.gif
本期《心闻周刊》为大家带来心血管领域6篇临床研究,6条行业资讯,同时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桢玥教授解读《柳叶刀》杂志近期发表的RACING研究结果。

!心闻周刊.jpg




“国际心研究”主要内容

  •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取栓后应避免强化降压

    10月27日,《柳叶刀》杂志在线发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团队牵头的ENCHANTED2/MT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取栓后,强化降压相比标准降压预后更差。

    该研究是国际上样本量最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血压管理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将患者分配到强化降压组(收缩压<120 mmHg)和标准降压组(140~180mmHg),在随机后1小时内将收缩压控制到目标范围并维持72h。结果显示,对于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成功再灌注患者,术后强化降压组出现90天功能预后、即mRS评分0-2比例的下降,且可能导致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更高的90天残疾率,两组间症状性脑出血比例无显著差异。


  • 心脏骤停复苏后低氧饱和度未提高生存率

    10月26日,JAMA发表的EXACT研究结果显示,不支持在心脏骤停复苏后使用90%~94%的氧饱和度目标。EXACT研究纳入了接受氧气治疗时自主循环恢复且外周血氧饱和度至少95%的患者,随机分组接受90%~94%氧饱和度的干预组,或98%~100%氧饱和度的标准护理组,直到到达重症监护室。

    结果显示,干预组214名患者有82名存活至出院,标准护理组211名患者有101名存活至出院,无统计学差异;次要终点方面,干预组在重症监护前观察到缺氧事件的比例更高,在脑功能评分、心肌损伤、住院时间等次要终点方面无显著差异。

  • 心脏骤停复苏后昏迷患者采用不同氧合策略结局类似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关于心脏骤停的临床研究聚焦于不同的氧合策略。该研究为2×2析因设计的随机试验,将院外心脏骤停的昏迷成人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动脉氧分压9~10 kPa(68~75 mmHg)限制性目标组或13~14 kPa(98~105 mmHg)自由性目标组两组,主要临床终点为全因死亡或因严重残疾/昏迷而出院的复合结局。

    结果显示,限制性目标组394名患者中的126名发生主要终点事件,自由性目标组395名患者中的134名发生主要终点事件(P=0.69)。在90天时,限制性目标组113名患者(28.7%)和自由性目标组123名患者(31.1%)死亡。在次要终点方面,两组同样无统计学差异。

  •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后NSTE-OHCA患者不建议早期冠脉造影

    European Heart Journal于10月27日发表了一项Meta分析,纳入了16项研究,包括6随机对照试验(RCT)和10项非随机研究(NRS)。分析显示,在总体分析中,与选择性冠脉造影相比,早期冠脉造影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在RCT亚组中,这一优势消失了。

    对NRS进行基于贝叶斯方法的随机效应模型网络荟萃分析显示,与早期冠脉造影相比,晚期冠脉造影生存率显著增加。研究者认为,先前报道的早期冠脉造影的优越性主要因为NRS具有高选择风险和生存偏倚,基于RCT的荟萃分析不支持对院外心脏骤停后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早期冠脉造影。

  • 不同性别使用CT或造影MACE发生无差异

    BMJ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基于DISCHARGE试验数据,将参与研究的2002名女性和1559名男性患者均以1:1随机分配至CT组或者冠脉造影组,研究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和非致死性卒中构成的MACE。

    结果显示,中位3.5年随访期间,CT组和造影组MACE发生率相似,按照性别分组同样无显著差异。男性中,CT组扩展MACE(MACE加TIA或重大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造影组;女性中,CT组发生重大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低于造影组。


  • 组蛋白乳酸化促进MI后及时激活修复信号

    10月21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于波教授团队在Circulation Research上发表论文,揭示了组蛋白乳酸化促进心肌梗死后单核细胞修复基因的早期远程激活,对于MI后免疫稳态和及时激活MI后的心脏修复过程至关重要。

    研究者首先证明了单核细胞在MI的早期阶段经历了代谢重编程,并证明了糖酵解失调和MCT1(单羧酸转运蛋白1)介导的乳酸转运促进了组蛋白的乳酸化。随后进一步揭示了组蛋白乙酰转移酶GCN5募集对组蛋白H3K18乳酸化的催化作用,并阐明了其作为上游调节元件在调节单核细胞组蛋白乳酸化和下游修复中的潜在作用。该研究为改善MI后心脏修复提供新的线索和理论基础。


“行业心动态”主要内容



  • 10月25日,ACC在JACC杂志发表了ASCVD和多种合并症治疗的专家共识决策路径ASCVD患者往往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会互相影响。该路径从医疗、心理和情感、身体机能、社会和物质环境等框架出发,提供了详细的治疗步骤。


  • ACC于近期发布了关于心原性休克并发AMI中经皮装置血管通路安全性的立场声明。声明强调,AMI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常见大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在不同医疗机构和个体操作者之间,与血管通路、心脏重症监护提供、装置移除和血管闭合有关的临床实践存在很大差异,血管通路和闭合技术的标准化有可能对心原性休克护理的结果产生有利影响。

  • 近期,《直立倾斜试验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发布,建议直立倾斜试验可用于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直立位高血压、心因性假性晕厥、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共识强调,依据晕厥初始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检查方案,对于提高直立倾斜试验诊断晕厥的价值、降低检查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 10月27日,在第14届世界卒中大会上,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获得世界卒中组织(WSO)颁发的世界卒中组织最高成就奖——“主席奖”,是亚洲国家首个获奖者。世界卒中组织“主席奖”旨在表彰在卒中诊疗及科研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国际引领者,每年在全球卒中研究学者中仅评选出一位获奖者。此次世界卒中大会也首次设立了“中国论坛”,来自中国的学者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

  • 10月26日,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了一种无线、无电池的光遗传学刺激起搏器,该起搏器通过四片像花瓣一样的薄膜结构的原型装置将心脏包裹,利用光遗传学技术触发心肌细胞收缩或进行除颤,同时不刺激到心脏的疼痛受体,并利用谐振耦合技术进行无线供电,这些均区别于传统的心脏起搏器。目前,该起搏器已经在小鼠动物模型中完成实验。


  • 当地时间11月5日~7日,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 2022)将以线上加线下相的方式在芝加哥举办。AHA 2022设立了9个最新科学研究(Late Breaking Science)专场和9个特色科学研究(Featured Science)专场。《心闻周刊》将在会议结束后为大家带来AHA大会发布的多项最新临床研究结果,敬请期待!




“每周心评论”内容概要

    

评析新观点,论说新动向,这里是每周新评论。近期《柳叶刀》在线发表RACING研究结果显示,中等强度他汀加依折麦布联合治疗不列于高强度他汀单药治疗,这一研究结果的发布对临床实践的影响是什么?本期我们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桢玥教授,对该研究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


来源:心血管远程平台


▼▼▼
点击进入专题

!必读榜单.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