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ASCO 2019】丁克峰教授:循环血细菌DNA检测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及腺瘤早期诊断新方法

2019-06-01作者:论坛报琪琪资讯
结直肠癌 循环血细菌DNA非侵入性腺瘤

1.png

       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5月31日~6月4日,第55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即将拉开帷幕。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为患医治,以患为师(Caring for Every Patient, Learning from Every Patient)”,我们由此可以充分体会,全世界临床肿瘤学家对于患者的关爱之情及谦卑之心。

       作为临床肿瘤学界最负盛名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来自全世界共约32,000名肿瘤学家,将汇聚于芝加哥麦考密克(McCormick)大厦,分享近一年来肿瘤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交流诊治经验。

       本次年会将有超过2400篇研究在会议现场进行报告,《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仍将一如既往奔赴会议现场,携手参会的中国专家代表,为您带来第一手的会议现场报道,精彩不容错过!

1.png       

       在当地时间6月1日上午进行的“肿瘤生物学(非免疫)”壁报交流专场(Poster),将报告我国丁克峰、肖乾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循环血细菌DNA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手段用于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和腺瘤(摘要号3045)”,本报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克峰教授针对该研究进行点评。       

     

2.png

研究简介  

4.png

题目  循环血细菌DNA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手段用于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和腺瘤

背景

       在结直肠腺瘤和腺癌患者中,循环血cfDNA中的细菌成分是否存在特异性改变,以及可否作为诊断标志物尚不清楚。基于这个科学问题,研究者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血浆cfDNA中的细菌DNA成分,鉴定了肠癌相关的循环细菌DNA特征,同时应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肠癌早期诊断模型。

方法及结果

       在这项概念验证性研究中,总共招募了25名病理确诊的肠癌患者,22名肠镜筛查阴性的健康人以及10名腺瘤患者,提取血浆cfDNA进行全基因组(~30X)测序。以其中12名肠癌患者和11个健康人作为训练集,余下的受试者作为测试集。与正常人相比,肠癌患者血液中111种细菌DNA相对丰度增加,165种细菌DNA相对丰度减少。部分细菌的变化如黄杆菌和瘤胃球菌,与之前公布的粪便和肠道宏基因组研究结果一致。使用随机森林递归特征消除法,构建了由28种细菌组成的肠癌诊断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中产生的平均(重复2倍交叉验证)曲线下面积(AUC)为0.98,而在验证集肠癌患者中AUC达到1,也就是100%区分正常人和肠癌。有趣的是,该模型中每种细菌的相对丰度均趋向于肠癌患者,同样能完全区分出腺瘤患者。当测序数据被随机模拟至1X时,同样可以全部区分验证集中的腺瘤和肠癌患者,AUC均为1。

结论

       在结直肠肿瘤中,循环血细菌DNA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专家点评

       循环血细菌DNA检测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及腺瘤早期诊断新方法。

研究基础的奠定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I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而IV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不足10%。由此可见,早期诊断对于提高结直肠癌疗效极其重要。目前认为,散发性肠癌80%以上由腺瘤发展、恶变而来,如能在腺瘤阶段早期诊断并摘除,就能彻底阻断结直肠癌的发生。因此,如何提高结直肠癌,特别是腺瘤诊断的敏感性意义重大。

       目前国内外各指南推荐的无创筛查方法均是大便潜血试验,当然粪便FIT-DNA检测、血清Septin9甲基化检测等方案也逐渐纳入指南推荐。然而,目前的无创筛查方法均存在各自的不足,如粪便取样依从性差,腺瘤检出敏感性低等。近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腺癌及结直肠腺瘤患者的组织及粪便中均有特征性改变。近年来,《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 Natl Acad Sci U S A)等杂志研究报道,循环血cfDNA中可检出细菌等微生物DNA,更有研究团队利用cfDNA中细菌DNA来早期诊断乳腺癌。那么,cfDNA中的细菌DNA成分是否在结直肠腺瘤和腺癌患者中有特异性改变?这种改变是否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基于这两个科学问题,研究者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血浆样本cfDNA中的微生物群DNA成分进行了研究,鉴定出了肠癌相关的循环细菌DNA标记物,同时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初步构建了表现良好的腺癌早期诊断模型。

本研究亮点

       本项研究是首个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中,尝试表征cfDNA中细菌DNA特征的研究,其结果揭示了结直肠癌和健康人之间cfDNA细菌DNA组成的显著差异。更令人欣喜的是,该研究根据所选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不仅在肠癌中,还在腺瘤中产生了强有力的预测。然而,本项研究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样本量太少,需要在较大样本中进一步验证,也需要在不同地域的队列中验证其可重复性。其次,以目前cfDNA全基因组30X测序的成本,暂时无法成为常规的筛查方式,需要不断降低成本以提高卫生经济学效益。总体而言,尽管目前还存在各种不足,本项研究为发掘结直肠癌及腺瘤的早期诊断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循环血细菌DNA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作者 | 肖乾 丁克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编辑 | 郝冉(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