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肿瘤治疗之路上,患者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帮助一线临床医生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向患者传递疾病知识,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壹生资讯-肿瘤频道”特开设“临床三件套之患教跟我学”专栏。本专栏汇集丰富多样的肿瘤科普文章以及易于患者理解的教育内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患者教育资源库,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携手患者共赴健康之旅。
本期带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整理的这类肺癌多年“不处理”也不影响寿命!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为大家答疑,期待与大家一同学习!
体检报告拿到手,诊断书上的“肺部磨玻璃结节”字样让人着实捏了一把冷汗。很多人认为,“磨玻璃结节” 一定是“不好的东西”,需要“第一时间切掉”。哪些客观因素导致肺癌高发?当肺部CT提示“磨玻璃结节”时,应该如何行动?
近年来,早期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您认为是哪些因素导致的?
陈海泉教授
现在发现的肺癌早期患者越来越多,除了基因突变、环境等外部因素,还跟肺癌筛查的普及有关。
以往,我们用胸片筛查,由于分辨率低,很多早期肺癌患者没有被及时发现。
而如今,低剂量螺旋CT辐射小、清晰度高,在国内越来越普及,因而检出率也越来越高。
肺部磨玻璃结节引发不少人的焦虑,都认为“非切不可”。对此, 您怎么看?
陈海泉 教授
肺部结节可分为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主要区别在于结节的密度。通常,密度较高且均匀的被称为 “实性结节”,如果2~3年没有发生变化,90%都是良性的。而磨玻璃结节,在20世纪90年代 才被认定是肺癌的一种早期表现。但并非所有的肺部磨玻璃结节都是肺癌,肺部各种炎症、水肿、纤维化等都可表现为磨玻璃结节。
随着人工智能读片普及,4毫米以下的非实性结节被频频发现,在判定肺癌的性质方面,目前仍不如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因此,不需要过于恐慌。对于新发现的磨玻璃结节型肺癌,根据结节的大小、性质、位置,推荐不同的随访策略。良性磨玻璃结节通常会在随访期间消失。
对于持续存在、缓慢进展的磨玻璃结节,90%都是早期肺癌。这种类型肺癌治愈的窗口期特别宽,需综合考虑疾病特点、患者年龄、人生轨迹、职业规划、社会和心理学等因素以决定是否手术。
陈海泉教授指出,磨玻璃结节型肺癌有“特殊类型、特殊阶段”两个特点。其中,“特殊类型”是指这类肺癌病理亚型特殊,具有非常长的惰性期。在长达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惰性期内,进展缓慢,患者仅需接受微创手术的处理,无需进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和术后辅助治疗,可以达到“治愈” 状态,五年乃至十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可达100%。
“特殊阶段”是指磨玻璃结节型肺癌并非永远惰性,一旦进入进展期,则需要接受肺段乃至肺叶切除,并且需要进行围手术期治疗,患者的治疗获益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为兼顾“追求治愈”和“避免过度治疗”,陈海泉教授提出磨玻璃结节型肺癌 “治愈窗口期”理念,即由于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的惰性期长,因此对于某些患者来说,该疾病可能不会影响其生命的正常进程。任何治疗策略均可视为过度治疗。在“追求治愈”的过程中,临床医生需要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发生。
2023年5月,陈海泉教授受美国心胸外科学会邀请,带领由国际权威学者组成多学科专家组撰写的《肺磨玻璃结节管理专家共识指南》发布,已纳入相关研究和“治愈窗口期”理念。
在磨玻璃结节型肺癌“治愈窗口期”理念的临床实践中,陈海泉教授表示,应当明确患者的自然病程与预期寿命:如果自然病程长于预期寿命,那就不需要对病灶进行处理;反之,若其自然病程远远小于预期寿命,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干预。
“治愈窗口期”干预的时间点同样值得关注。首先,应在疾病发展至进展期前处理;同时,在漫长的疾病惰性期内,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点,尽量降低对患者职业规划和人生轨迹的影响。遵循“治愈窗口期”的理念,既可避免部分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过度治 疗,也让应接受手术的患者在合适的时间点实现治愈。
微创治疗是肺癌外科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肿瘤医院胸外科团队提出以系统微创为核心的“微创 3.0”创新理念,整合手术切口的“切口微创”和聚焦减少脏器损伤的“器官微创”理念,保留正常淋巴结,尽可能保护患者的脏器组织和功能,延长患者寿命,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在肺癌手术中,清扫淋巴结是流程之一,既往临床中多坚持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尽量清扫掉引流区域有癌转移或潜在转移的淋巴结,最大程度减少复发可能性。
但淋巴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屏障,淋巴结就像免疫屏障中的“警察”。大范围清扫淋巴结,意味着大批保护人体免疫力的“警察”被清除,这对患者而言有较大的免疫隐患。
为进一步细化淋巴结的清扫标准,陈海泉教授领衔团队提出“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理念,即通过合适的条件实现术前 和术中对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精准判断,根据回顾性研究设置6项判断条件,并以此设计前瞻性研究。根据这一判断标准,临床对阴性淋巴结的判断准确率达到100%,相关成果2023年发表于国际胸外科权威期刊《胸部肿瘤学》,期刊同期以《精准医学时代的精准手术》为题配发社论,称该项研究为肺癌 外科领域的“里程碑式进步”。
对于肺癌的预防,您有什么提示?或者说哪些人群需要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
陈海泉教授
建议肺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
高危人群,首先是指年龄55~74岁,每天吸烟包数×吸烟年数≥30(如每天吸1包烟、持续30年,或每天吸2包烟、持续15年),包括戒烟时间低于15年者。
其次,是指年龄≥50岁,每天吸烟包数×吸烟年数≥20,包括戒烟时间低于15年,并且具有另外一项危险因素者(个人既往罹患恶性肿瘤病史、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和肺纤维化病史,以及存在氡、镉、石棉、煤烟、柴油废气等有毒有害物质 接触史等)。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