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液体聚积使组织肿胀,水肿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液体聚积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性水肿。
肾病综合征或者肾炎时,每天会丢失大量的白蛋白(尿蛋白),导致血管内白蛋白不足,血管内的水分就会涌入人体组织的疏松部位,导致皮肤水肿。
当肾脏功能逐步下降时,由于肾脏的排水、排钠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无法顺利排出,堆积在体内从而导致水肿。
①早期仅于晨起时眼睑水肿或颜面水肿,继而遍及全身,即水肿呈下行性。
②多伴有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如高血压、尿液异常及肾功能减退。
③可追溯到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史。
临床上根据水肿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
水肿仅发生手眼脸、颜面部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出现组织轻微凹陷,平复较快。有时早期水肿,仅有体重迅速增加而无水肿征象出现。
中度
全身疏松组织均有可见性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缓慢。
重度
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甚至可有液体渗出,有时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积液。
水肿按部位可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全身性水肿是指全身性组织间液增加。水肿一般最先出现在疏松组织或身体低垂部位,全身至少有两个不同的部位发生水肿。常见原因有心源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特发性水肿。
局部性水肿是指局部组织间液增加,由于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局部性水肿的常见原因有感染中毒性水肿、淋巴回流受阻、下肢静脉曲张等其他因素导致的水肿。
水肿患者需要监测每日空腹体重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同时还要关注日常饮食、服药等注意事项。
1. 监测体重
每日晨起排空大小便后测量体重并记录,注意每日测体重时保持一样的服饰,使用同一体重秤测量,以免出现较大的偏差。如出现1周内体重增加2kg以上或体重持续增长应及时就医。
2. 记录出入量
出入量是反映水肿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也对了解病情、协助诊断、观察治疗效果等起重要的作用。
入量指进入体内的所有水分,包括饮用的水量、食物的含水量等。出量是指人排出的水量(如汗液、尿液、呕吐溶液、引流液等)。患者需要记录尿量,如有某日出现大量呕吐或腹泻等也需记录,同时及时就医。
记录每日的饮水量、食物的含水量与尿量,不可漏记,需详细记录。记录出入量需要准备带刻度的水杯和尿桶、电子食物秤。
尿量、呕吐量、腹泻量可直接用带刻度的尿桶测量。尿失禁患者可先用电子秤测量湿掉的护理垫或者尿不湿的重量,再测量干燥的尿不湿的重量,相减后剩余的克数就是尿量,1g≈1ml。
按照“量出为入”的原则控制入量,通常情况下入量宜控制在前一日尿量总数加500ml,严重水肿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要求限制入量。
3. 饮食注意事项
水肿期间,水钠潴留严重,饮食当中需要控制钠的摄入,宜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优质蛋白、含高维生素的食物。
4.遵医嘱按时服药
按医嘱服用利尿药、降压药等治疗性药物,按时前往医院进行复诊,根据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不可私自停药或改动药物的用量。服用大剂量利尿药的患者,要注意利尿药的治疗反应,防止因迅速利尿产生脱水、低钠、低钾及酸碱平衡失调等情况。
来源:整理自今日肾病、协云肾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