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1年7月2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1 China”在天府之国成都拉开帷幕。
大会将围绕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仁医为患:无时无刻,无微不至”的主题,依据国内肿瘤的发病情况,邀请国内多领域肿瘤学专家分别就2021 ASCO会议中的精彩研究进行点评报告;同时设有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报告环节,对CSCO评选的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和中国专家在国际大会报告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汇报与探讨。
开幕环节
大会伊始,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主持了开幕式,热烈欢迎广大的与会专家和参会代表。郭军教授谈到,在大家的努力下,2021年ASCO年会中,中国入选了1篇重磅后期摘要(LBA)、20篇口头报告、16篇壁报讨论(Poster Discussion)及数百篇壁报(Poster)研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是成果斐然的一年。随后郭军教授隆重邀请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发表开幕致辞。
李进教授在大会开幕致辞中表示,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国临床肿瘤学界飞速发展。BOC/BOA本着让我国临床肿瘤学工作者在临床工作和研究中更快、更方便地分享国际一流科研成果,让中国卓越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交流分享并充分与国际先进学术成果融合的宗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吸收丰富优质的科研成果,为推动中国临床肿瘤学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卓越贡献!
今年的ASCO年会,中国专家取得的成绩,象征着中国研究者领导的临床研究设计水平以及临床研究的质量都得到了国际肿瘤学界的广泛认可。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同国外先进的医学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要靠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断努力研习来缩短差距。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改变了世界医疗卫生服务的格局,但我国临床肿瘤学研究者从未停止探索与前行,众多研究成果发表于极具影响力的国际肿瘤学期刊。
相信BOC/BOA大会在CSCO的支持下,也会一如既往地承载使命,一路高歌,顺应肿瘤领域发展的时代潮流,推动肿瘤学学科的发展。2021年的BOC/BOA必将是又一场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肿瘤学盛会!
会场撷英
本次大会共设12个专场,首日聚焦食道癌、胃癌专场,结直肠癌专场,肝胆胰肿瘤专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场,黑色素瘤专场,泌尿系统肿瘤专场6大专场。现将首日各专场的学术报告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食道癌、胃癌专场
会议的首个学术环节为食道癌、胃癌专场,主持嘉宾为李进教授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
首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黄镜教授为我们分享了今年ASCO年会上食道癌领域摘要号为4000、4003的两项研究,另外还阐述了Checkmate 648研究详情,她指出BOA研究的关注热点为食管癌的精准免疫治疗,包括单药或双免疫联合,并对各个研究发表了精辟的点评和总结。
上海阿特蒙医院周俊教授围绕本届ASCO年会中胃癌领域摘要号为4010、4013两项研究展开报告,总结在胃癌领域BOA研究聚焦在相关靶点及基因突变的胃/食管癌的免疫、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策略的探索。
随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就2020中国临床肿瘤学食道癌年度进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汇报,他分别从研究成果概要、外科临床研究进展、放疗临床研究进展、内科临床研究进展和转化医学研究进展几个方面展开,指出本年度评选聚焦临床研究主题,综合评估证据级别、以及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共推选出主要研究进展3项,食管癌的治疗已进入免疫治疗精准化时代。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邱红教授则针对2020中国临床肿瘤学胃癌年度进展予以报告,推选出4篇具有临床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包括外科治疗、内科治疗、转化治疗等方面,让广大参会代表更好地掌握了我国学者2020胃癌领域的研究成果。
最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曲秀娟教授对本专场做了专家评述,她总结道,在食管癌领域,卡瑞利珠单抗可作为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案,而其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有可能成为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在围手术期,纳武利尤单抗或可成为新辅助放疗有残留病变、可切除食管癌患者的新标准方案。在胃癌领域,高效低损伤的淋巴结清扫是治疗目标,而晚期胃癌一线治疗策略选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将是未来的治疗趋势。
结直肠癌专场
大会第二个学术环节为结直肠癌专场,特殊原因,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于线上携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线下共同主持。
首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邱萌教授分享了今年ASCO年会中结直肠癌领域摘要号为3501、3502、3505的三项研究,她分别对RAS野生型结直肠癌(CRC)患者、BRAF突变型CRC患者及HER-2阳性CRC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做了对比与总结,指出DS-8201对HER-2阳性患者是有效的、特别是IHC3+,同时也表示精准医学的实践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随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于线上分享了结直肠癌领域年度研究进展,入选研究覆盖面广,包括了肠癌的基础研究、筛查、外科治疗、姑息治疗等各方面。
最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做了专家述评,对2021年ASCO年会中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分别对免疫相关和非免疫相关两个方面的部分研究做了总结与分享。
肝胆胰肿瘤专场
上午的最后一个专场为肝胆胰肿瘤专场,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秦叔逵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教授、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后杰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郝纯毅教授联袂主持了该专场。
本专场首先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赵明教授和李少华教授,分别就各自团队入选此次ASCO年会口头报告的研究做了详细阐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剑挥教授对本次ASCO年会肝癌领域摘要号为4016、4019两项重要研究进行了点评。
随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杨田教授对我国肝胆胰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肝胆胰肿瘤领域的研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探索,从手术、放疗、介入、射频、系统治疗到各种治疗的联合应用,数量再创新高,最后总结到肝胆胰肿瘤由于解剖位置和生物学行为的复杂性,治疗效果迄今为止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多学科综合诊治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最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维佳教授结合以上大会报告内容做了专家评述,从多角度对我国肝胆胰肿瘤领域的重要研究进行了点评分享。
在专场最后,秦叔逵教授进行了精辟的总结,他指出,近年来肝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领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目前肝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治疗为主的联合治疗领域,而未来的研究方向也将更加关注精准治疗,其突破点将依赖于基础研究和分子研究。秦教授也指出,在胆道肿瘤治疗方面,PD-1、PD-L1此类免疫治疗或以其为主的治疗方案即将出现突破性进展,其结果是值得期待的。另外,在胰腺癌治疗领域,目前治疗仍以化疗为主,相应的免疫治疗并不多,期待在我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发现新的靶点、新的药物,共度黎明前的“黑暗”时期,曙光即将来临!相信在各位专委会领导的努力下,必定会推动肝胆胰肿瘤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场
下午的学术环节,率先开启的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场。本专场由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共同主持。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首先介绍了今年ASCO年会中摘要号为7002、8005的两项研究,他总结到KTE-X19的有效性、可快速制造和可控的安全性支持其可能为成人R/R B-ALL患者提供长期临床益处;而Cilta-cel应用于MM患者安全性可控,目前其相关2期研究正在进行、3期研究将探索更前线的治疗阶段。
随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在线上对摘要号为7506、7503的两项研究进行了梳理,结合研究结果她指出BR是诱导治疗的有效基石,以BR为基础的诱导治疗有效率高,而BR后维持治疗仍可使患者获益;而PCNSL的诱导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优化。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应志涛教授对我国2020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本年度评选汇集众多临床研究,综合评估其证据级别、对临床实践及科研的指导价值共推选出重要研究进展3项,值得关注的进展5项。
最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进行了专家评述,她从2021年ASCO年会多项研究入手,对CAR-T细胞、新的小分子TKI及多靶点免疫药物治疗进行了高度总结与阐述,为与会学者更好地领会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明确思路。
黑色素瘤专场
黑色素瘤专场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和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的主持下精彩呈现。
首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斯璐教授围绕2021ASCO年会中摘要号为9500、9502和9503三项研究展开报告,她总结到新辅助治疗比辅助治疗有更强的免疫应答,其中pCR可用于预测疾病预后,而其疗效也能够指导辅助治疗选择,起到缩瘤、降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作用,给更多患者带来治疗获益,其相关临床试验也不断为新疗法/新组合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随后,福建省肿瘤医院陈誉教授对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黑色素瘤部分进行了梳理总结,特别推荐了3项重要临床研究,包括填补了国内BRAF+MEK联合治疗空白的研究、改写了中国晚期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和为黏膜黑色素瘤患者提供高效治疗策略及疗效预测手段的研究。
最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吴荻教授进行了专家评述,他总结指出,免疫联合治疗或非免疫治疗可能是合理的选择,NIVO+RELA可能是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的新选择,甚至或将成为一线免疫联合治疗的新选择。而目前为止,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是晚期黏膜黑色素瘤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案,进一步大样本Ⅱ期研究尚在进行中,已部分改变了晚期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实践。
泌尿系统肿瘤专场
首日研讨会学术环节压轴出场的是泌尿系统肿瘤专场,该专场由沈阳军区总医院谢晓冬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联袂主持。
四川省肿瘤医院廖洪教授首先就本次ASCO年会中摘要号5000和重磅研究LBA4两项研究做了精彩讲解,在最后指出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多西他赛的基础上加入醋酸阿比特龙显著提升了原发转移性去势治疗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该方案是否可作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值得探讨;而177Lu-PSMA-617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总生存期的延长、影像学进展的推迟以及良好的耐受性,都支持其作为mCRPC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响教授对重磅研究LBA5和摘要号4520的研究做了梳理,他指出在肾癌领域帕博利珠单抗或是辅助治疗中潜在的新治疗标准,而在尿路上皮癌中支持将阿维鲁单抗用于一线含铂化疗无进展的晚期患者的维持治疗。
随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振华教授详细阐述了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泌尿系统肿瘤年度进展,他分别从前列腺癌的基础研究、流行病学、诊断及临床研究,肾癌的诊断、系统治疗和外科治疗,膀胱癌的基础研究、外科治疗及生物标志物等多个维度介绍了相关重点研究。
最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卞晓洁教授做了专家评述,她首先梳理了ASCO年会中具有阶段代表性的研究,随后引出中国临床肿瘤年度进展,并指出中国泌尿系统肿瘤发展蓬勃、未来可期。
大会首日内容精彩纷呈,令人应接不暇。翌日将围绕头颈肿瘤专场,乳腺癌专场1&2、妇科肿瘤专场以及肺癌专场(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展开。更有精彩的鼻咽癌、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领域的现行标准实践讲解,请继续关注本报的系列深度报道。
中国医学论坛报 李莉 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