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空腹血糖正常值在3.9~6.1 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7.8 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称为高血糖。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用药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糖水平的升高。
在治疗非糖尿病相关的疾病时,以下药物可能引起高血糖,需要引起注意!
有些降压药可增加发生糖耐量损害的风险,引发糖尿病或恶化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
吲达帕胺是利尿类降压药中最常用的一种,有报道称该药会引起个别人血糖升高,但对于没有糖代谢异常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影响很小。已有糖代谢异常,如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慎用。利尿剂中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空腹血糖升高。需要注意,糖尿病患者使用该类药品可致病情加重,隐形糖尿病患者可因此出现症状。还有研究显示,苄氟噻嗪、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在降压的同时会导致低钾血症,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增加高血糖的危险。
该类药物,例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奈比洛尔等对糖、脂代谢均可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其引发高血糖的机制是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影响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引发或加重胰岛素抵抗。
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类固醇性糖尿病。其引发血糖升高的机制是通过促进脂肪生成和糖原异生、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糖原合成等而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各种糖皮质激素均可引起血糖升高,如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血糖升高的程度与使用品种、剂量、时间、给药方式有关。
口服避孕药主要成分为雌激素与孕激素。其对糖耐量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对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影响越大。通常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左炔诺孕酮对糖代谢的影响最明显,甲地孕酮较小。
采用生长激素治疗可使体内的脂质构成发生有益的变化,但是这种疗法的不良反应是引起关节痛、腕管综合征和血糖升高。
左甲状腺素钠、碘塞罗宁钠可使胰岛素水平下降,糖尿病患者服用后宜适当增加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剂量。
可引起血糖升高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A、他克莫司、麦考酚酯。该类药物多用于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预防。其引发血糖升高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为造成胰岛细胞坏死、空泡样变,从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这种升血糖作用可逆,并呈时间和浓度相关性。
拟交感神经药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经常被用于哮喘的治疗,但它们可能引起高血糖症,尤其在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更容易发生。与普通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病人在使用沙丁胺醇时,会出现更高的血糖、游离脂肪酸、酮体和甘油三酯水平。这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减少药物剂量而改善,终止治疗则可消失。
治疗精神疾病的第一代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第二代药物有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其中,产生血糖升高不良反应的主要是第二代药物。FDA 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发出血糖异常不良反应的警告。研究显示,氯氮平、奥氮平对血糖和体重的影响最大。利培酮、喹硫平次之。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影响最弱。鲁拉西酮对血糖并无显著影响。
本文首发于瑞金药师讲用药 作者林城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