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宣武医院卢洁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揭示帕金森病颅骨葡萄糖代谢异常模式,为临床提供了新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2025-09-23作者:论坛报寒夜资讯
非原创




2025年9月8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卢洁教授团队于《欧洲核医学与分子成像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在线发表了题为"Cranial glucose metabolic patterns across prodromal and clinical Parkinson’s disease revealed by 18F-FDG PET"的文章。

该研究通过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成像首次系统揭示了帕金森(PD)从前驱期到临床各阶段颅骨葡萄糖代谢的变化规律,并明确了空腹血糖(FBG)与多巴胺能药物对颅骨代谢的调控作用,为PD骨骼系统并发症的机制研究与临床评估提供了新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585c52da9a0aa42d361423955ceec104.png

图1 原文图形摘要




一、研究背景





PD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患者人数已超过850万,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运动迟缓、肌强直和静止性震颤等。除了典型的运动症状外,PD患者还常伴随多种非运动症状及系统性疾病,其中骨质疏松症尤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

近年研究表明,骨骼不仅起支撑作用,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参与全身葡萄糖代谢的调节。然而,PD是否直接影响骨组织的葡萄糖代谢,其动态变化规律如何,至今仍不明确。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PD进程中颅骨-脑-骨交互界面的葡萄糖代谢模式,对于揭示PD系统性代谢紊乱的机制、探索PD骨骼系统并发症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及新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






二、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前瞻性纳入190名参与者,包括健康对照(HC)、前驱期PD(pPD)、新发PD(dnPD)和药物治疗PD(mPD)患者,采用一体化PET/磁共振成像(MRI)系统进行同步成像。

本研究创新性地聚焦于颅骨葡萄糖代谢的精确量化: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自动分割颅骨区域,有效抑制部分容积效应干扰,并采用去脂体重标准化摄取值比率(SULR)方法,系统提取并比较了不同PD发展阶段颅骨全域及其各亚区(包括额、颞、顶、枕及蝶骨)的葡萄糖代谢模式,首次立体且无创揭示了PD进程中颅骨代谢的动态变化规律。






三、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HC和pPD组,dnPD和mPD组在全颅骨及额骨、蝶骨、顶骨等多个亚区均表现出显著的葡萄糖代谢亢进(P<0.05),而这一现象在前驱期患者中并未出现。

研究进一步对mPD患者按病程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颅骨葡萄糖代谢水平随疾病进展呈动态变化趋势。尽管组间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在额骨、蝶骨、颞骨和顶骨区域,葡萄糖摄取表现出随病程延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与之相反,枕骨代谢则呈现轻度上升。

为进一步探索影响颅骨代谢的临床因素,在mPD患者中开展了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FBG水平与全颅骨、额骨、蝶骨、颞骨和顶骨的葡萄糖摄取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多巴胺能药物日等效剂量(LEDD)与蝶骨区域代谢呈显著负相关(P< 0.01),提示药物治疗可能对该区域葡萄糖代谢具有抑制作用。


95f86194552c315e5237b8ec53d06479.png

图2. HC、pPD、dnPD及mPD患者颅骨葡萄糖摄取对比。(a)四组代表性受试者的颅骨葡萄糖摄取三维图示。(b)全颅骨、(c)额骨、(d)蝶骨、(e)颞骨、(f)顶骨及(g)枕骨的SULR组间比较。结果显示,dnPD与mPD患者在全颅骨及多个颅骨亚区均表现出显著的葡萄糖代谢增高。


5a2dd0831acace205708e27bedd6c157.png

图 3. dnPD和mPD颅骨葡萄糖摄取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展示年龄、性别、体重、体质指数(BMI)、FBG、运动评分(UPDRS-III)及疾病分期(H-Y分期)对以下区域葡萄糖摄取的影响:(a)全颅骨、(b)额骨、(c)蝶骨、(d)颞骨、(e)顶骨和(f)枕骨。分析表明,FBG水平与颅骨多个区域的葡萄糖摄取呈显著正相关,而运动功能评分与疾病分期未显示出显著影响。






四、研究结论及临床意义





本研究首次立体揭示了PD患者颅骨葡萄糖代谢异常的存在及其随着PD进展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规律,表明颅骨代谢可能成为评估PD骨并发症风险的新型影像学标志物,为理解PD全身性代谢紊乱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片
END



来源 宣医图书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