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肿瘤几乎完全消失!CAR-T疗法或有望“攻克”这种脑癌

2024-03-26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非原创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不良,一直以来都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的报告,GBM的发生率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中很高(3.20/10万),且与其他原发性肿瘤相比,1年生存率(35.7%)和5年生存率(5.1%)均很低。即使进行相当大范围地安全切除肿瘤,并结合放疗和化疗,患者总生存期仍不高,而因治疗无法耐受等原因未接受标准治疗方案的GBM患者总生存期则更低(EORTC6981试验结果仅为10~11个月)。GBM患者亟需新的治疗策略,以尽可能地挽救生命。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一项研究带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3例复发性GBM患者在采用CAR-T细胞疗法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1例患者肿瘤几乎完全消失。



截图来源:NEJM


这是一项临床1期试验,旨在评估CARv3-TEAM-E T细胞疗法在复发性GBM患者中应用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2023年3月至7月,共有3例接受标准放疗和化疗后疾病复发的患者入组,研究人员收集患者T细胞,并将其转化为CAR-TEAM细胞,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并观察用药安全性。


一例74岁的男性在单次输注新的CAR-TEAM细胞后,肿瘤迅速消退,但维持时间较短。患者血液和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EGFRvIII和EGFR拷贝数减少,最终检测不出。


一例72岁的男性接受单次输注CAR-TEAM细胞治疗2天后,MRI检查显示肿瘤大小缩小了18.5%;第69天时,肿瘤已经缩小了60.7%,且缓解持续了6个月以上。


一例57岁女性接受单次输注CAR-TEAM细胞治疗5天后,肿瘤几乎完全消退。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不同癌症中常高水平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癌症进展和不良预后正相关,EGFR的不同突变形式会导致癌症的异质性,最常见突变形式之一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III)。EGFR突变常见于GBM患者,其中EGFRvIII在GBM的编码突变率约为50%,且高达28%~30%的GBM细胞上特异性存在EGFRvIII。


据公开新闻稿,该研究主要作者之一,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神经肿瘤学家Marcela Maus博士团队此前开发了靶向EGFRvIII突变的CAR-T细胞疗法,但单独作用于这种突变效果有限,因此,他们设计了针对野生型EGFR(超过80%的GBM患者可表达)的T细胞结合抗体分子(TEAM)疗法,即结合CAR-T疗法和双特异体抗体的治疗策略。


安全性方面,3例患者对输注的耐受性均良好,尽管几乎所有的患者在输注不久后都出现发热和精神状态改变,不过这也在预期范围内。所有患者出院前均在院观察。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3例患者的治疗反应良好,但他们最终还是出现了肿瘤进展(1例患者超过6个月未出现进展),肿瘤进展与输注后数周内CAR-TEAM细胞的有限持续作用相对应。因此,研究团队下一步考虑是否可通过延长输注或输注前做化疗预处理,以延长治疗反应。


Marcela Maus博士表示:“这是个令人兴奋的结果,我们正在寻找一种有可能改变GBM这种顽疾的治疗策略,虽然目前尚未有治愈患者,但这是我们远大目标。”

参考资料


[1] 杨学军. 《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电场治疗专家共识》的背景及思考 [J] .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22, 37(7) : 13-13. DOI: 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2.07.123.

[2] 马亚光,龙宇,胡力,等.胶质母细胞瘤中EGFRvⅢ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21, 27(24):5.DOI:10.3969/j.issn.1006-2084.2021.24.007.

[3] MASS GENERAL BRIGHAM. Preliminary clinical trial results show ‘dramatic and rapid’ regression of glioblastoma after next generation CAR-T therapy.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37316

[4]Bryan D. Choi, Elizabeth R. Gerstner, Matthew J. Frigault, et al. Intraventricular CARv3-TEAM-E T Cells in Recurrent Glioblastoma. March 13, 2024. DOI: 10.1056/NEJMoa2314390


来源:医学新视点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