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从神经免疫靶点到临床诊疗创新——记刘强教授在神来之笔的演讲

2025-08-20作者:论坛报寒夜资讯
原创



2025年8月13日,"神来之笔——华山神经科卓越论坛"特邀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刘强教授莅临华山。刘强教授团队长期深耕神经炎症领域的系统性研究,本次论坛以"神经免疫新靶点发现与临床创新治疗"为主题,系统阐释了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及创新性临床转化成果。小编将重点内容整理如下。


图片


人体内大约有2万亿个免疫细胞,其中近三分之一分布在骨髓造血系统。由于免疫细胞具有固定的寿命,人体每天需要消耗数千亿个免疫细胞,因此骨髓造血系统必须持续不断地生成新的免疫细胞。

血脑屏障的破坏导致外周免疫细胞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这是神经炎症的核心。神经免疫疾病具有急性和慢性炎症共存的特性,通过修饰免疫系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而脑卒中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会引发局部免疫系统的瀑布性激活,且炎症反应强烈,通常需要数月时间才能减弱和消散。那么,对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免疫干预,他们能否从中获益呢? 在衰老相关疾病中,脑内炎症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未来能否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来减缓大脑衰老,将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









从骨髓免疫新机制到临床免疫治疗



在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中,骨髓造血系统呈现异常活化的状态,具体表现为髓系细胞增生。然而,在不同类型的疾病中,活化和增生的细胞类型也各不相同。刘强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促炎性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MS患者体内呈现异常活化状态,这些异常活化的单核细胞会促进T细胞的克隆扩增,从而加剧自身免疫反应。此外,这些细胞还能迁移至脑内局部病灶区域,导致局部炎症进一步恶化。这种骨髓造血系统的异常活化现象同样存在于缺血性脑卒中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动脉硬化斑块的进展和扩大化中。因此,可以通过调节骨髓造血系统来恢复机体的免疫平衡,从而治疗MS。

NMOSD是一种由B细胞介导的神经免疫疾病,其中75%的患者合并水通道蛋白4(AQP4)免疫球蛋白G(IgG)阳性,那么自身反应性B细胞是如何产生的?自身抗体来源于何处?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否可以通过修饰骨髓造血系统来改变NMOSD的进展,或降低复发和致残的风险?

刘强教授团队收集了NMOSD患者活动期的骨髓样本,通过测序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呈现异常增生现象,同时B细胞存在克隆扩增,尤其是浆细胞亚群。在接受利妥昔单抗(RTX)治疗后复发的NMOSD患者中,同样观察到了这种现象。这表明中性粒细胞的异常增殖与B细胞的克隆扩增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性。随后,刘强教授团队对NMOSD患者骨髓中异常增生的中性粒细胞进行亚群和发育谱系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上高表达B细胞刺激因子(BAFF)。RTX治疗后复发的NMOSD患者的外周血中,也发现了中性粒细胞增生活跃并高表达BAFF。这表明,在NMOSD患者中,BAFF可能是比白细胞介素(IL)-6更为关键的疾病决定因子和药物靶点

贝利木单抗是一种人源性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抑制BAFF的生物活性,从而显著降低外周血中B细胞的数量。刘强教授团队的研究(NCT 05154734)表明,贝利木单抗能够有效降低NMOSD患者体内AQP4-IgG抗体的生成,并减轻其残疾程度;同时,贝利木单抗能够有效将NMOSD患者的复发率控制在15%以下。总之,NMOSD患者表现出骨髓造血系统的异常增生,导致大量BAFF生成。这些BAFF会刺激自身反应性B细胞产生AQP4-IgG抗体。通过阻断BAFF,可以促使自身反应性B细胞凋亡,从而降低AQP4-IgG抗体水平,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刘强教授团队通过对NMOSD患者骨髓中异常增殖的中性粒细胞进行测序及谱系追踪分析,发现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存在过度激活。基于这一重要发现,后续的临床研究(NCT 05792462)进一步证实,巴瑞替尼(一种JAK抑制剂)通过抑制JAK激酶通路下调非特异性炎症,有效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并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刘强教授团队进一步通过单细胞RNA和免疫组库测序发现,在急性期和复发期NMOSD患者的骨髓中,浆细胞的克隆扩增现象显著增加。在接受RTX治疗后复发的NMOSD患者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此外,这类患者体内还表现出T细胞再激活及骨髓回迁现象。这表明浆细胞的克隆扩增或B细胞向浆细胞的分化与T细胞的再激活存在关联。此外,刘强教授团队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骨髓中的T细胞通过“淋巴细胞抗原(LY)9-B细胞成熟抗原(BCMA)”信号通路激活B细胞和浆细胞。研究发现,在难治性神经免疫疾病中,记忆性B细胞显著高表达BAFF受体(BAFF-R)。此外,刘强教授团队在NMOSD和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发现了一种新型记忆性B细胞亚群——BAFF-R+CD20-CD38-,该亚群与神经免疫疾病的复发密切相关









修饰骨髓造血与临床免疫干预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刘强教授团队目前正致力于开发靶向BAFF-R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修饰和调控骨髓造血系统达到临床免疫治疗的效果。该团队的研究主要涵盖两大类:BAFF-R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以及BAFF-R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

BAFF-R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两种主要机制发挥作用:一方面,它阻断BAFF-R介导的B细胞增殖和存活信号;另一方面,它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作用来清除自身反应性B细胞以及高表达BAFF-R的免疫细胞,目前该药物正处于研发阶段。BAFF-R CAR-T疗法能够引导T细胞特异性地杀伤那些高表达BAFF-R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和浆细胞,尤其在MG中效果尤为显著

刘强教授团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了一例难治性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患者,该患者此前曾接受RTX、达雷妥尤单抗以及艾加莫德治疗,但疗效均不显著,且在治疗过程中多次出现复发。刘强教授团队在检测患者外周血时发现,其体内BAFF-R+CD20-CD38-记忆性B细胞水平显著升高。鉴于患者强烈的治疗意愿,刘强教授团队为其输注了BAFF-R CAR-T细胞。治疗后,监测到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扩增良好,目前患者整体状况良好。同时,刘强教授团队率先将BAFF-R CAR-T细胞疗法应用于治疗核基质蛋白(NXP2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该患者目前已经顺利出院。后续希望BAFF-R CAR-T细胞疗法能够使更多患者获益。

此外,刘强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脑出血后引发的急性肺损伤和肺部炎症不仅会干扰肺部的换气功能,还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产生负面影响。然而,目前针对脑出血后急性肺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仍然匮乏。在脑出血后急性肺损伤和肺部炎症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刘强教授团队通过差异基因分析发现,JAK-STAT通路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和活化可能是急性肺损伤和肺部炎症的关键机制之一,通过阻断JAK-STAT通路或是此类患者免疫治疗的靶点。在此基础上,刘强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Ⅱ期随机对照试验(RCT),旨在评估巴瑞替尼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疗效,初步结果令人鼓舞。


最后,刘强教授着重强调了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将临床问题与科研问题相结合。刘强教授希望青年人才在兼顾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内心追求的坚定信念,并培养对世界的独立思考和深刻认识。



图片
END
图片


(中国医学论坛报韩叶整理 刘强教授审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