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23年第4期

2023-09-25作者:壹声资讯
原创

微信截图_20231027094738.png

官网: http://www.njcndt.com


论著


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李喆,左科,王晶晶等

李喆和左科等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收治的慢性肾脏病(CKD)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NCP)患者,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前、后的临床特征及随访情况。共纳入72例患者,CKD的主要病因包括:糖尿病肾病(22.22%)、狼疮性肾炎(12.50%)、膜性肾病(9.72%)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肾炎(9.72%)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为18.06%。NCP中型占51.39%、重型20.83%、危重型27.78%。14例(19.44%)患者院内死亡,死亡组患者治疗期间炎症指标、真菌感染、心力衰竭、肝功能受损、气胸的比例高于存活组,淋巴细胞亚群均低于存活组。多因素COX模型发现年龄、乳酸脱氢酶、CD4+T、C反应蛋白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肾移植受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谢轲楠,程东瑞,倪雪峰等


腹膜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成水芹,张曼,周婷婷等

成水芹等前瞻性观察2022-12-01~2023-01-31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随访的腹膜透析(PD)患者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及危险因素。404例PD患者中感染新冠病毒者112例(27.7%),疑似感染者10例,未感染者282例(69.8%)。常见症状包括发热112例(100%)、咳嗽101例(90.2%)、咽痛98例(87.5%)、乏力97例(86.6%)、肌肉酸痛73例(65.2%)、头痛69例(61.6%)等,无1例患者死亡。在疫情前的最后1次测定的体质量指数(BMI)、标准蛋白质分解率(nPCR)、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以及疫苗接种率和居家隔离比例,感染组均低于未感染组(P<0.05);C反应蛋白(CRP)、超敏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高于未感染新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BMI、nPCR、淋巴细胞计数、居家隔离比例和高超敏CRP是PD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独立危险因素。


新冠疫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影响的单中心分析

马晓波,陈晓农,陈秋馨等

马晓波等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第1轮新冠疫情前(2022年1月)、第1轮疫情后(2022年7月)、第2轮疫情前(2022年10月)、第2轮疫情后(2023年1月)患者慢性肾脏病(CKD)相关指标达标情况。共纳入MHD患者259例。第1轮疫情期间本中心患者感染率为6.7%,共有5例患者死亡,死因皆与新冠感染无关;第2轮疫情期间患者感染率为78.5%,共有15例患者死亡,其中9例与新冠感染相关。两轮疫情后血红蛋白达标率,和第2轮疫情后白蛋白达标率均低于两轮疫情前(P<0.05);第2轮疫情后血钙达标率低于其他阶段(P<0.05);各阶段血磷达标率及血清肌酐、尿素氮、血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疫情防控措施与流行毒株,所造成的感染率及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均可影响CKD并发症指标的达标率。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黄力,李川,董建华等

黄力等回顾性观察2022-12-01~2023-02-01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303例MHD患者感染率为92.1%,重型/危重型占7.9%,死亡率4.7%。与轻型/普通型相比,重型/危重型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比例和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比例更高,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比例更高,基线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更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龄、糖尿病、COPD、基线血红蛋白较低是MHD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高龄、糖尿病、COPD、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AAV)肾损害,以及基线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低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在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

张明娇,朱杰夫,吴雄飞


超声引导下静脉属支结扎治疗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疗效

詹申,温静,张丽红等


临床名家谈


缺血性肾病是指由于肾动脉狭窄或阻塞、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脏疾病。老年患者缺血性肾病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肾病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近年来,老年缺血性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易漏诊。倪兆慧教授、张文教授及赵卫红教授就“老年人群缺血性肾脏疾病的防治” 畅谈独到的经验和体会,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高危人群的识别,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避免不良后果。


老年缺血性肾病的防治

倪兆慧,金海姣


老年缺血性肾病防治的临床工作体会

赵卫红,柏云


老年缺血性肾病的诊断和治疗

张文


标准与规范


人类生物样本库及样本管理规范简介

尹茹,唐蓉,郑春霞


医学继续教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肾小球疾病

汪卿,任语谦,谢红浪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可以通过病毒的直接侵袭、内皮细胞损伤、免疫系统调节失衡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功能紊乱等多种机制造成组织器官损伤。尽管COVID-19以肺部损伤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高达50%,由其可能引发的肾小球疾病同样不容忽视。汪卿等综述近3年文献报道的COVID-19相关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并探究其引发肾脏损伤的潜在机制。


肾脏病基础


N6-甲基腺苷修饰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林瑶,曾彩虹


急性肾损伤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李涵,任莹莹,顾玥


肾脏病临床


新冠疫情期间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的管理

阚婷婷,宋霞,朱玲等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以来,药物临床试验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造成受试者访视超窗、脱落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遵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加强各部门人员培训、协调沟通,及时调整随访方式、优化随访环节管理,保证受试者随访依从性,从而保障药物临床试验顺利开展。阚婷婷等总结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的管理经验,为其他单位药物临床试验突发状况时受试者的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训练免疫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蒋慧敏,陈麒麟,李秋


慢性肾脏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进展

阿卜杜休库尔·玉素甫,张臻,邹建洲


危重症肾病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栗小茹,李世军

脓毒症是导致急性肾损伤(AKI)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AKI)早期不易诊断,病死率高,预后差,其发病机制复杂、多因素参与,临床表型、疾病进展、治疗反应均具有异质性,目前尚无确切有效干预手段。栗小茹等就SA-AKI的病理生理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肾脏移植


肾移植等待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研究进展

张玉帅,边学海


临床集锦


高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童玲,焦晨峰,范文静等

童玲等报道1例82岁男性患者,因“发热、咳嗽咳痰1周”入院,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予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地塞米松、巴瑞替尼及抗凝、俯卧位通气等治疗后病情改善。在新冠病毒核酸和抗原均转阴,新型冠状病毒抗体阳性后1周突发高热、炎症指标反弹,合并多系统(心脏、肾脏、神经系统)受累,诊断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经激素治疗后,病情迅速改善,预后良好。


来源:《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