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发布了多项有望改写肺癌治疗格局的重磅研究成果。7月4-5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在南京召开“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2025China”。大会特设肺癌专场,邀请多位领域内领军专家对重要研究展开深入解读。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学编委会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受邀作专题评述,围绕五项关键研究点评研究意义,分享高度洞见。现将评述精华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IMforte研究是一项全球、开放标签、随机、Ⅲ期研究,旨在探索芦比替定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对比阿替利珠单抗单药作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一线维持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相较于单药组有显著的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获益,虽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但未出现新的或不可预测的安全性信号。
DeLLphi-304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比较tarlatamab单药与标准化疗在既往接受一线含铂治疗后进展的ES-SCLC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这种双特异性抗体相较于化疗能够显著延长OS期和PFS期。更长的生存期、更好的患者报告结局和安全性确证了tarlatamab作为SCLC的二线标准治疗。
NeoADAURA研究旨在探索新辅助奥希替尼±化疗是否能够进一步改善可切除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Ⅱ~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病理、手术和长期结果。结果显示,含奥希替尼的方案显著提高了主要病理缓解率(MPR),帮助超过50%的基线N2患者实现了降期,且无事件生存(EFS)数据更优。因此,在为此类患者制订治疗计划时,可以考虑新辅助奥希替尼±化疗方案。
Zipalertinib是一种新型EGFR-TKI,2025ASCO年会公布的关键性Ⅱb期REZILIENT1研究的结果提示,zipalertinib在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及埃万妥单抗治疗的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x20ins)NSCLC患者中,表现出具有临床意义的疗效,且安全性可控。
KRYSTAL-7研究旨在探索KRASG12C抑制剂adagrasib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KRASG12C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在该类患者中,无论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状态如何,这种靶免联合方案都展示出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在ES-SCLC领域,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已成为标准一线方案,但多数患者仍在半年内出现疾病进展,需要更好的维持治疗策略。该研究是全球首个验证化免联合强维持方案双终点获益的Ⅲ期研究。PFS曲线后期出现交叉,提示获益主要来自芦比替定,该药物应同步还是序贯使用,又应如何识别快速进展和长拖尾人群,值得进一步思考。
该研究未纳入脑转移患者,存在一定局限。未来需要结合SCLC亚型分析,探索生物标志物、循环肿瘤DNA指导下的精准选择。该研究的中位OS期虽有延长,但不良反应风险有一定增加,临床实践中需要兼顾有效性、安全性与可及性。
其他将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双抗联合免疫治疗前移至维持治疗阶段的相关临床研究也取得PFS获益,巩固期加入放疗亦显示出积极的临床疗效。因此,更多的治疗策略同样值得思考。
DeLLphi-304研究中,在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允许交叉治疗的前提下,中位OS期延长5.3个月。PFS曲线后期呈现分离,提示出现了免疫长拖尾获益,如何鉴别快速进展和长拖尾效应人群以及药物可及性等问题值得思考。
该研究中各亚组人群贴合临床实际,代表临床实践中的难治性人群。但需要注意的是,化疗对照组中仅有18%的患者接受了目前已经成为二线标准方案芦比替定的治疗,在OS期亚组分析中,tarlatamab对比这部分患者的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芦比替定应用所普及带来的影响值得思考。此外,tarlatamab所引起的特殊不良事件需要关注,有必要制定新型安全性监测策略。总的来说,目前双抗与化疗的联合、三抗及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应用都为复发性SCLC的治疗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
NeoADAURA研究聚焦可切除EGFR阳性NSCLC新辅助治疗,从结果上看,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相较于奥希替尼单药治疗并未改善病理缓解率。EFS数据方面,表现奥希替尼+化疗的EFS期最佳,但相较单纯化疗,优势并不显著。要解答联合化疗的必要性问题,仍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NeoADAURA研究引发了对以奥希替尼为基础的术前+术后联合应用对比单纯术后辅助应用的围术期治疗模式和治疗目标的再思考。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更高的MPR与改善的EFS数据相关,如何通过标志物筛选并进一步提升MPR和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同样关键。
相关研究显示,可切除EGFR阳性NSCLC患者可能从免疫联合化疗中获益,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或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所带来的pCR率类似,各自的获益人群还有待探索。因此,新辅助治疗目前可选的最优方案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奥希替尼单药、奥希替尼+化疗、免疫+化疗、双抗、ADC以及其他疗法都值得持续关注。
REZILIENT1研究的基线人群特征符合临床实践,纳入脑转移人群比例为34%~55%,既往接受过靶向治疗的人群中,83%接受过埃万妥单抗治疗,为整体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证据。在该研究中,zipalertinib对既往经含铂化疗±埃万妥单抗治疗的EGFRex20insNSCLC脑转移人群的疗效与总人群相似,同时EGFRex20insNSCLC几种后线治疗药物整体疗效相当,因此如何选择更有效的用药方案仍有待探索。Zipalertinib作为口服药,安全性良好,患者应用更便捷,前景值得期待。一线治疗的确证性Ⅲ期REZILIENT3研究正在开展中,期待数据公布和对比性研究。
本次ASCO年会公布的该研究Ⅱ期试验部分结果显示,当不区分PD-L1表达时,adagrasib+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方案与其他化免联合治疗KRASG12C突变晚期NSCLC试验所取得的疗效数据相当,因此,一线治疗的首选方案有待进一步验证。
在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PS)≥50%的人群中,免疫联合KRASG12C抑制剂缩瘤效果与免疫单药治疗相当,但PFS获益有一定差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意向治疗(ITT)人群中,联合治疗相较于adagrasib单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肝酶升高风险,尤其是≥3级的肝毒性。同时,联合治疗相较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增加了总体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的发生率,尤其是≥3级TRAE。因此这种靶免联合方案的安全性需要重点关注。
为了直面目前癌症防治工作中的严峻挑战并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与秦叔逵教授、樊嘉院士、于金明院士等专家延续既往合作,共同筹办了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学编委会,并于2024年4月27日在济南正式成立。在编委会专家的鼎力支持下,报社始终坚持建设医学媒体国家队品牌,与广大专家同频共振,以专家视角引领学术报道,以报社资源助推学科发展,持续产出高质量专业内容,共同推广肿瘤领域科技研究及临床转化成果,助力全国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肿瘤学编委会群策群力,全面贯彻《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筹办“编委之声”专栏,邀请各位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发挥引领作用,点评肿瘤学术前沿进展,传播优秀研究成果,启示科研学者。专栏将从本期开始,固定每周邀约一位编委发布一篇点评文章,于每期《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周刊》B1版面刊发。
聚焦前沿热点,同思学科发展,共助健康中国,“编委之声”专栏期待您的持续关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志杰 审阅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胡岳 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