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首次揭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异常能量状态及中药筋脉通的神经保护机制 | 内分泌研究展播

2024-04-10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成果名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揭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异常能量状态及中药筋脉通的神经保护机制

发表期刊:《药物分析学报》[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IF(2022):8.8]

通讯作者:梁晓春 宋玮

第一作者:赵炳佳 张倩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推荐理由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存在显著的能量代谢异常,并探讨了中药方剂“筋脉通”发挥周围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理机制,为筋脉通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依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的支持。



研究解读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筋脉通是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糖尿病专业组梁晓春教授依据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用于治疗DPN。既往临床研究表明,筋脉通可显著改善DPN患者肢体麻、凉、痛等症状,改善周围神经功能评分,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性良好。


本研究综合采用基于离子色谱-质谱联用的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细胞生物能量分析技术及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患者、动物及细胞三个层面开展研究,首次系统表征了DPN中存在的能量代谢异常,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中药筋脉通的药理机制。


代谢组学结果表明,DPN中存在明显的三羧酸(TCA)循环受损及糖酵解终产物蓄积,且上述代谢改变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中药复方筋脉通不仅显著改善了DPN动物模型中的周围神经功能异常、减轻了坐骨神经的病理损伤和超微结构改变,亦对能量代谢的多个途径产生影响,包括显著抑制坐骨神经的过度糖酵解、提升TCA循环功能等。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的能量代谢谱,发现DPN患者及DPN动物模型的循环系统及周围神经中均存在显著的能量代谢异常。中药筋脉通可以通过激活AMPK/PGC-1α通路,改善能量代谢的多个途径,从而缓解DPN症状、减轻周围神经损伤。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既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阐明其药理机制的难点。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中药筋脉通“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也为其治疗DPN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作者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梁晓春教授.jpg
通讯作者

梁晓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学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