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揭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异常能量状态及中药筋脉通的神经保护机制
发表期刊:《药物分析学报》[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IF(2022):8.8]
通讯作者:梁晓春 宋玮
第一作者:赵炳佳 张倩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存在显著的能量代谢异常,并探讨了中药方剂“筋脉通”发挥周围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理机制,为筋脉通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依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的支持。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筋脉通是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糖尿病专业组梁晓春教授依据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用于治疗DPN。既往临床研究表明,筋脉通可显著改善DPN患者肢体麻、凉、痛等症状,改善周围神经功能评分,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性良好。
本研究综合采用基于离子色谱-质谱联用的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细胞生物能量分析技术及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患者、动物及细胞三个层面开展研究,首次系统表征了DPN中存在的能量代谢异常,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中药筋脉通的药理机制。
代谢组学结果表明,DPN中存在明显的三羧酸(TCA)循环受损及糖酵解终产物蓄积,且上述代谢改变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中药复方筋脉通不仅显著改善了DPN动物模型中的周围神经功能异常、减轻了坐骨神经的病理损伤和超微结构改变,亦对能量代谢的多个途径产生影响,包括显著抑制坐骨神经的过度糖酵解、提升TCA循环功能等。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的能量代谢谱,发现DPN患者及DPN动物模型的循环系统及周围神经中均存在显著的能量代谢异常。中药筋脉通可以通过激活AMPK/PGC-1α通路,改善能量代谢的多个途径,从而缓解DPN症状、减轻周围神经损伤。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既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阐明其药理机制的难点。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中药筋脉通“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也为其治疗DPN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梁晓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学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