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湖州市中心医院 程震锋
【问题】
尽管有经验的术者靠触觉进行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很高,但遇到直径较小或纡曲的桡动脉时会遇到困难。多次反复穿刺还会导致桡动脉痉挛和局部血肿,延长穿刺成功的时间,甚至更换入路(同侧尺动脉、对侧桡动脉或股动脉)。
有没有一种不是超声的显影技术,能够把桡动脉及其走形给照出来,进行可视化穿刺?
【方法】
Art View(Forte Growd)是一种利用近红外线显示血流的可视化设备,由近红外线发生器和显示器组成(图1)。
红外线是指波长从0.7米到1000米不等的波长,近红外光线的波长是0.7米到2.5米不等(Art View采用了0.85米的波长)。与可见光相比,近红外线的生物透过率大约高出10倍,并能被血红蛋白吸收。也就是说,近红外线可以穿透手腕附近的皮下组织,但不能穿透红细胞,这能够在Art View显示器上将血管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
本研究(回顾性、观察性单中心)利用Art View的可视化引导来进行桡动脉穿刺。
在病人的右手腕放在近红外线发生器上,在Art View显示器放在穿刺部位上方,通过显示器可确认右桡动脉的位置和搏动。
为了减轻静脉干扰,还使用了透明、消毒过的塑料板压在手腕上阻止静脉血流动(图2)。
【结果】
一共38例患者,男性30例(79.0%)、女性8例(21.0%),平均年龄71±11岁,体重指数23.6±3.5 kg/m,术前平均桡动脉直径2.8±0.4 mm。
依据Art View显示器上桡动脉的可见度分为5个级别,5级(优)6例(15.8%),4级(良)11例(29.0%),3级(一般)13例(35.0%),2级(不良)6例(15.8%),1级(差)2例(5.2%)。
30例患者在142±85秒的时间内在Art View辅助下成功穿刺右桡动脉,其中23例(60.5%)和7例(18.4%)分别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穿刺成功。8例患者在前2次尝试中未能成功地使用Art View设备进行桡动脉穿刺。不成功的患者用血管超声引导的有4例(10.6%),盲穿的3例(7.9%),右桡动脉穿刺失败1例(2.6%),后改为左桡动脉入路。
各个可视级别的穿刺成功率和平均穿刺时间如下。
可视化程度从5级到1级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 100%、100%、84.6%、33.3% 和 0%(P<0.01),平均穿刺时间分别为 92 ± 18 秒、102 ± 58 秒、180 ± 75 秒、306 ± 80 秒。
【点评】
这是首次用近红外线血流可视化设备在视觉引导下进行桡动脉穿刺的可行性报告。可见度达4、5级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达100%,穿刺时间也明显短于可见度1~3级的桡动脉。
如果将此类可视化设备用在桡动脉穿刺将是革命性的,因为看着桡动脉进行穿刺比单纯触诊更直观和容易,学习曲线也更短。
但该装置目前也存在一些缺陷。在桡动脉首次穿刺失败的2例患者中,由于皮下血肿增多,Art View显示器上就无法显示桡动脉。这时需要改变穿刺方法(如触诊桡动脉搏动或血管超声辅导)。此外,近红外线所能达到的实际距离是有限的。皮下组织太少会出现光晕,过多则能见度下降。
血管超声不受血肿和手腕胖瘦的影响,能实时提供对桡动脉短轴和长轴的血管图像,即使在皮下血肿、动脉痉挛或损伤的情况下也有助于精确穿刺。但血管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技术需要一定的技术技巧,而且穿刺时,在短轴上只获得一幅图像。Art View可以在获得动脉总体走行方向后来确定最佳的穿刺部位,也不需要技术,看着穿就行。
尽管有8例患者没有穿刺成功,但不必太失望。下一步可以开发专用的桡动脉可视化设备来提高可见度,再增加亮度调节器以提高分辨率。
来源:震锋晨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