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蜡样芽孢杆菌感染|今日识菌

2022-05-24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病情播报

患儿女,4岁,以“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周,左臂红肿伴发热19天,抽搐2次”入院。外院第一轮长春新碱、 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等药物VDLP)化疗骨髓抑制过程中出现发热,间断抽搐,意识不清,查血炎性指标明显升高,脑脊液细胞数、蛋白升高,颅脑磁共振增强提示双侧额顶叶、右侧丘脑多发异常信号,右顶后病灶内合并出血,考虑多发感染灶、脑炎、脑脓肿。脑脊液二代测序和外周血二代测序均回报蜡样芽孢杆菌复合群(脑脊液中该菌的序列数为374606;外周血中该菌的序列数为4200),鉴于无脑脓肿脓液直接病原学依据,根据脑脓肿经验性治疗予美罗培南静点联合利奈唑胺口服抗感染,后综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变化,查房讨论后考虑蜡样芽孢杆菌为脑脓肿致病原,停美罗培南,予利奈唑胺口服抗感染,病情好转。

蜡样芽孢杆菌

一、概述

蜡样芽孢杆菌在空气、土壤、灰尘和医院环境中普遍存在,常被微生物学家视为污染菌。传统观念认为,蜡样芽孢杆菌一般引起自限性食源性疾病,或导致眼眶脓肿和眼内炎症等局部感染,很少引起严重疾病。但蜡样芽孢杆菌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危重患者、有异物侵入患者和静脉吸毒者的机会性致病菌,部分菌株可能致其死亡。住院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及常需侵入性操作,如机械通气、血管内置管、鼻饲管等,易发生感染。


二、生物学特性


蜡样芽孢杆菌为过氧化氢酶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能形成芽孢的革兰阳性杆菌。在体液的革兰染色中,蜡样芽孢杆菌呈直线状或微弯,两端平切,单个散在或排列为短链。组成链的细菌间的连接清晰可见。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组织破坏性的多种毒素有关,主要包括肠毒素、卵磷脂酶、磷脂酶、蛋白酶和溶血素,它们会造成广泛的损害和液化坏死。

                       

图片

图1 蜡样芽孢杆菌感染小鼠眼球晶状体中的细菌分布(六胺银染色, ×100)


三、感染表现


① 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能在极端温度下存活且能够形成生物膜和芽孢,因此在食品加工环境中仍可存活。蜡样芽孢杆菌可引起毒素介导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根据所涉及的毒素类型不同,分别以腹泻或呕吐为特征。腹泻毒素是在摄入杆菌或芽孢后,在小肠内由繁殖体细胞产生。呕吐毒素直接从被污染的食物摄入。这2种毒素可在摄入后24小时内引发疾病。      

② 败血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呈暴发性、致死性,一般在生后初期或病情相对稳定时突然出现,病初以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持续低血压、肤色改变、发热、反应差、抽搐、腹胀、CRP明显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特征,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脓肿、脑脓肿、脑组织广泛坏死和脑软化。蜡样芽孢杆菌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出血性脑膜脑炎。头颅超声和磁共振可见典型出血、早期软化及选择性脑白质破坏改变。


微信图片_20220523153427.jpg

图2 文献报道的蜡样芽孢杆菌脑脓肿患者的头颅核磁影像


微信图片_20220523153457.png

图3 收治的本例蜡样芽孢杆菌脑脓肿患儿头颅核磁影像(第一排为诊疗早期图像,第二排为诊疗后期图像)


③ 眼部感染:眼部表现包括眼内炎、全眼球炎和角膜炎。芽孢杆菌导致的眼内炎是一种进展迅速的严重疾病,在症状出现后数小时内即可危及视力。芽孢杆菌所致的角膜炎通常发生于创伤性角膜擦伤的情况下,但也可以是佩戴角膜接触镜或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


四、耐药性


  

蜡样芽孢杆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多数对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氯霉素和红霉素敏感,目前还没有针对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治疗建议。对严重的侵袭性全身感染,多予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或克林霉素联合治疗。蜡样芽孢杆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碳青霉烯类、克林霉素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已有报道。



作者:刘美娟、刘冰

本文转发自BCH儿童感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