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年来,淋巴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新药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回顾我国临床诊疗实际现状,梳理淋巴瘤的临床困境,核心还是三个字:规范化!
目前在我国,各地区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基层医院,在实现规范化诊疗方面仍有很大难度。
致力于提升临床医生对常见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国医学论坛报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李建勇教授团队合作,特别策划了 「13天实战慢淋」 体系化培训。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同时专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建勇教授,分享立足基层的淋巴瘤诊疗经验。
如何打破地域的限制
提高我国淋巴瘤患者的整体治愈率?
“这个问题真的很有价值”,李教授肯定道,我国淋巴瘤诊疗水平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一线城市、医疗水平发达的地区,治愈率可以达到60%以上,与欧美发达国家持平。但放眼全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到40%,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年轻的患者还有机会到大医院,年龄大的、条件不好的,实际上大量在基层,所以只有基层淋巴瘤诊治水平提升了、做好了,我国整体的水平才能改善”,李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何打破地域的限制,提高我国淋巴瘤患者的整体治愈率?如何能让淋巴瘤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久?“这是我们要做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在江苏省,我们成立了淋巴瘤基层工作组,面向县级医院的血液科,帮助基层提高诊疗能力,尤其关注规范化诊疗水平的提升。”区域内淋巴瘤诊疗水平高的单位与相应的区、县进行挂钩,形成区域内的帮扶,有更好的可执行性,也更有机会发挥更实用的价值。
李教授团队目前正在开展的另一项工作是针对基层医疗单位的调研,采集基层诊疗水平的真实数据。从源头开始梳理,比如从第一步的收治患者做起,基层收治的患者有怎样的临床特征,是否按照标准进行了分期,药物使用是否遵循了规范的用法用量,是否进行了规范化评估,是否进行了随访……“摸底调研清楚了,才能精确了解每个基层单位的薄弱环节,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李教授说道。
“目前我们国内要做的,
规范化是最最最重要的”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一类关注度很高的疾病,也是李教授团队多年来深耕的领域。
李教授向《中国医学论坛报》介绍道,CLL/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具有特定免疫表型特征的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数据统计显示,CLL/SLL是西方最多见的白血病类型,占到全部白血病的25%~35%,欧美人群中年发病率达到(4~5)/10万。
亚洲人群CLL/SLL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CLL/SLL多为老年发病,欧美报告的中位发病年龄在70~75岁,而中国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
“由于以前缺乏有效药物,我们对CLL/SLL的系统了解、认识不够”,李教授介绍道,近年来CLL/SLL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新药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提高我国临床医生对CLL/SLL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具有了更实际的意义。
“目前我们国内要做的,规范化是最最最重要的”,李教授连续使用了三个“最”字,表达了对我国CLL/SLL诊疗的殷切希望,诊断的规范化,药物使用的规范化,李教授还特别强调了对治疗指征的规范化认识,不是所有的CLL都需要治疗,需要满足一定的治疗指征,新药进展突飞猛进的当下,把握启动治疗的规范化指征,更显得格外重要。
“如何把各类治疗手段结合起来,
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
免疫治疗在淋巴瘤诊疗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谈及在临床实践中关于免疫治疗的应用体会,李教授介绍道,当下最重要、大家认可度最高的免疫治疗就是单克隆抗体,现在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也逐渐上市,三特异性抗体的相关工作也在进行中。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CAR-T)也是一类受关注的免疫治疗手段,在复发/难治CLL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异基因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理论上讲也是一种免疫治疗。还有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单抗等也是免疫治疗的重要进展方向。
蓬勃发展的前景是可喜的,后续的工作重点是如何把各类治疗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包括以上提到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怎么把它们很好地结合起来,放在一个整体当中,我觉得是今后的一个方向,怎么利用多种治疗药物、多种治疗手段,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是值得花大功夫的,也是我们未来持之以恒的工作方向。”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淋巴瘤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想要当好淋巴瘤科医生,对于刚入行的年轻人,您有哪些宝贵的建议?
我觉得重中之重,第一个要强调的还是“规范化”,要了解、熟悉各类诊疗指南、共识,临床工作做到有“典”可依。
淋巴瘤治疗新药很多,我们经常强调个体化治疗,但在这之前,我们更需要解决的是规范化的问题。做到规范以后,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国淋巴瘤的诊疗水平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规范化是基础,再强调各类新药、新疗法的应用。
同时,对于年轻医生来说,参加、参与各类培训、学术会议,也是很好的成长机会。
审阅: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建勇教授
记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潘慧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