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5 ISC 华山特约|MeVO三连击:中等血管闭塞所致卒中是否应该接受血管内治疗?——DISCOUNT研究

2025-02-07作者:壹生君资讯
原创

微信图片_20250206095156.png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血管组 王心如 贺智娇 程忻


自2015年五大血管内治疗(mechanical thrombectomy, MT)阳性试验结果公布以来[1],血管内治疗已被证实能够显著改善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的临床预后。然而,对于中等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目前仍无定论。现有证据表明,中等血管闭塞(包括大脑中动脉M2、M3段,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所致AIS患者约占所有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的10%~15%[2]。在这些患者中,约半数即使接受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仍无法获得良好功能结局,静脉溶栓的早期再通率仍低于50%[3],因此,血管内治疗是否仍有机会“大展身手”?


从技术角度来看,血管内治疗领域发展迅速,通过微导管技术有可能实现中等血管的开通。然而,中等血管的解剖结构特点使其治疗面临诸多挑战:中等血管走行迂曲、活动度大且更为脆弱,更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受损,从而导致血管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例如血管穿孔等。因此,尽管我们已经具备了实现中等血管取栓的技术条件,但血管内治疗是否能够真正为患者带来切实的临床获益,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困境。


基于此,来自法国的Frédéric Clarençon教授团队开展了DISCOUNT研究(NCT05030142),这是一项开放标签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血管内治疗是否优于单独的常规治疗,以改善中等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的功能结局。


图片1.png


入组标准


1.≥18岁;


2. 发现异常时间至股动脉穿刺时间≤8小时,或最后正常时间24小时内且FLAIR序列未见梗死证据的AIS患者;


3. 症状性血管闭塞,表现为NIHSS≥5分或者有显著失语表现(致残性);


4. MRA或CTA证实中等血管闭塞:


a. M2远段:走行于脑岛叶中部水平之上(见示意图);

b. M3段;

c. PCA:P1、P2、P3;

d. ACA:A1、A2、A3;


图片2.png


排除标准


1. 串联病变,例如同时存在颈段、颅内段血管闭塞;


2. 同时存在多发(≥2)远端血管闭塞;


3. 同时存在近段、远段血管闭塞;


4. 与严重功能缺损表现不匹配的卒中模拟病、轻型卒中或轻度失语;


5. 病前mRS评分>1分;


6. 麻醉禁忌证;


7. 参与其他器械研究或者随机对照试验等。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被1:1随机分配至血管内治疗组(MT+BMT)和最佳药物治疗组(BMT),并根据年龄(<80岁 vs. ≥80岁)、NIHSS评分(<10分 vs. ≥10分)、闭塞部位(MCA远段 vs. ACA vs. PCA)以及是否接受静脉溶栓分层。


主要终点


90天mRS 0-2分,由盲治疗分组的独立评估者完成。


次要终点


成功再灌注率(血管内治疗组最后一把造影mTICI 2b-3%)、血管再通情况(基于48小时AOL评分)、90天mRS 0-1分、血管内治疗相关并发症(包括穿孔率、新发远端栓塞、症状性出血等)、90天死亡率、血管内治疗的成本-效益分析。


研究计划纳入患者488例,并于最初163例患者结束随访时开展期中分析(interim analysis)。在期中分析中,对意向性治疗(modified intent-to-treat,ITT)人群,通过多重插补和最小化因素调整,分析主要终点:a. 有效性中期分析:参考Lan & DeMets方法,若alpha risk达到0.0002应停止试验;b. 无效性中期分析:若条件功效(conditional power)小于30%应停止试验。


研究结果


研究自2021年发起,招募法国22家卒中中心,期中分析时共纳入患者161例,包括血管内治疗组81例和最佳药物治疗组80例。研究人群男性占53%,中位NIHSS为8[6, 11]分,MCA远段闭塞占76%,静脉溶栓率为71%(其中,两组rtPA率分别为83% vs. 82%)。


图片3.png


在血管内治疗组中,仍有17例(21%)患者最终未接受血管内治疗,主要与随机后症状显著缓解相关。


在64例实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发现异常时间至股动脉穿刺时间中位数为4[3.2, 5.2]小时,随机时间至股动脉穿刺时间中位数为0.7[0.5, 0.9]小时,手术时间中位数为0.8[0.4, 1.2]小时,取栓次数中位数为1[1, 2]次,成功再灌注患者占77%(49人)。手术器械见图。


图片4.png


在主要终点方面,相较于血管内治疗组,最佳药物治疗组更可能达到90天mRS 0-2分(59/77(77%) vs. 45/75(60%)),多重插补进行多变量缺失数据处理:OR = 0.42(95% CI: 0.2-0.88, P= 0.024)。条件功效(conditional power)6.3%,低于30%,提示研究继续下去的话也无法得到阳性结果,因此研究提前终止。


图片5.png


在安全终点方面,相较于最佳药物治疗组,血管内治疗组发生颅内出血(44% vs. 29%)、症状性颅内出血(12% vs. 6%)可能性较高,尽管死亡率较低(3% vs. 7%)。


图片6.png


综上,DISCOUNT研究期中分析提示血管内治疗可能并不能使中等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获益,且可能增加治疗相关并发症风险。


2025年ISC大会陆续公布三项中等血管所致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重磅研究,但可惜的是,三项研究均未获得阳性结果。相较于同期公布结果的ESCAPE-MeVO研究[4]和DISTAL研究[5],DISCOUNT研究的静脉溶栓率较高(58.4%、65.4% vs. 71%),最佳药物治疗组的自然预后较好(90天mRS 0-2分比例:58.8%、54.7% vs. 70%),尽管与DISCOUNT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但这是否提示着静脉溶栓在该特殊人群的应用价值?期待该研究继续公布进一步研究结果,包括两组人群的血管再通率(48小时AOL评分)及最终梗死体积等,为我们带来更多思考与启示。


[1] Goyal M, Menon B K, van Zwam W H, et al. 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after large-vessel ischaemic stroke: 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five randomised trials [J]. Lancet, 2016, 387(10029): 1723-31.

[2] Rai A T, Seldon A E, Boo S, et al. A population-based incidence of 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s and thrombectomy eligible patients indicates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growth of endovascular stroke therapy in the USA [J]. J Neurointerv Surg, 2017, 9(8): 722-6.

[3] Menon B K, Al-Ajlan F S, Najm M, et al.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Imaging, and Thrombus Characteristics With Recanalization of Visible Intracranial Oc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J]. Jama, 2018, 320(10): 1017-26.

[4] Goyal M, Ospel Johanna M, Ganesh A, et al.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Stroke Due to Medium-Vessel Occlusion [J]. N Engl J Med, 2025.

[5] Psychogios M, Brehm A, Ribo M, et al.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Stroke Due to Occlusion of Medium or Distal Vessels [J]. N Engl J Med, 2025.


END


【原创文章 转载请申请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