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JAHA|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胜华教授团队:强化降脂治疗可使CABG患者远期预后更获益

2023-10-09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图片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朱兆伟



血脂管理对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至关重要。冠脉多支病变(MVD)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属于超高危 ASCVD 人群,这类患者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极高,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和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指南明确指出这类患者的LDL-C管理必须比非CABG患者更为严格。然而,真实世界中仍有很大比例的MVD患者CABG术后仍未得到充分的降脂治疗、尚未达到指南推荐的 LDL-C 达标水平。准确评估 CABG 患者术后血脂管理的真实情况、LDL-C 水平达标情况及长期预后风险对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疾病负担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名医、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周胜华教授团队在 AHA 官方期刊《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在线发表题为“Intensive Lipid-lowering Therapy as per the Latest Dyslipidemia Management Guideline in Predicting Favorable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论著。唐亮副教授、硕士研究生陈昊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周胜华教授、刘振江副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系国内心血管团队首次报道我国 CABG 患者人群中血脂管理与长期预后的关系,研究显示,遵循指南强化降脂使LDL 低于 1.4 mmol/L可使CABG 术患者远期预后更获益,其结果为心血管医生严格遵循最新的血脂管理指南及对MVD行CABG术的患者采用强化降脂治疗以改善其长期预后增添了证据。





01

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CABG 的技术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术后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仍然受制于自身冠状动脉和桥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较高比例的患者需要再次血运重建,强调 CABG 后脂质管理的重要性。ODYSSEY 研究表明, 与他汀常规降脂治疗相比,强化降脂治疗为接受 CABG 的患者带来了更佳的临床获益。


2019 年ESC 和EAS 发布的血脂异常管理指南建议,对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极高危患者,LDL-C 二级预防的目标为<1.40 mmol/L,LDL-C 从基线水平至少降低 50%。这进一步强调了强化降脂治疗对于改善CABG术后患者长期预后的重要性。


然而,目前仍有很大比例的ASCVD超高危患者仍未得到充分的降脂治疗, 尚未达到指南推荐的LDL-C降低水平。调查冠脉多支病变(MVD)患者CABG治疗后的血脂水平、评估LDL-C与此类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对于临床医生合理采取更为积极的降脂策略,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还缺乏在新指南的背景下MVD患者CABG术后患者的血脂管理现状、血脂达标情况以及与长期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因此,该研究旨在探索真实世界中,冠脉多支病变接受 CABG 术的患者血脂管理情况,基线及术后 1 年随访时的 LDL-C 水平与长期预后之间的关系。


02

研究方法


该研究连续入选了2011~2020年行CABG术的MVD患者 3766 例,符合纳排标准并完成长期随访的共2072例(图 1)。根据CABG术后1年的LDL-C水平分组(组1:LDL-C < 1.40 mmol/L;组2:1.40 mmol/L≤ LDL-C < 1.80 mmol/L;组3:1.80 mmol/L≤ LDL-C <2.60 mmol/L;组 4:LDL-C ≥ 2.60 mmol/L),以 CABG 术后1年作为时间-事件分析的“零点”。主要研究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和心脏相关再住院。


图片

图1 研究流程图


03

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在CABG术后1年时,仅15%的患者达到了新指南所推荐的LDL-C目标,依折麦布和PCSK-9i的使用率仅分别为13.3%和 4.9%。为期4.2年的随访过程中,MACCEs事件共发生了518例。各组之间 MACCEs 发生的比例分别为:组 1(19.0%)、组 2(21.4%)、组 3(24.1%)、组 4(31.9%), Ptrend < 0.001,而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心脏相关再住院也呈现出相似趋势(表 1)。Kaplan-Meier分析表明,在MACCEs、心源性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事件中,组1的发生率最低,且P<0.05(图 2)。


图片

表1 不同 LDL-C 亚组间结局事件的比较

图片图片

图2 Kaplan-Meier曲线


Cox 回归分析中的完整模型显示,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根据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句法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吸烟、既往心肌梗死、既往脑卒中、既往 PCI、1年HDL-C、1 年甘油三酯、血清肌酐、NT-proBNP、血红蛋白、谷草转氨酶、桥血管类型、搭桥支数、是否序贯搭桥以及 CABG 术后 1 年的药物治疗,包括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PCSK-9i、阿司匹林、P2Y12 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 ACEI/ARB)之后,与第1组相比, 第4组患者具有更高的MACCEs、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心脏相关再住院发生的风险。组2、组3及组4,MACCEs发生的风险比及 95%置信区间分别为组 2:1.22 (0.86~1.76)、组 3:1.44 (1.03~1.99)和组 4:1.94 (1.40~2.68);心源性死亡为组 2:1.00 (0.53~1.90)、组 3:1.23 (0.69~2.21)和组 4:2.32 (1.31~4.10);非致死性心梗为组 2:1.39 (0.85~2.29)、组 3:1.76 (1.11~2.78)和组 4:2.44 (1.54~3.87);再次血运重建为组 2:1.51 (0.77~2.97),、组 3:1.55 (0.82~2.93)和组 4:2.41 (1.27~4.56);心脏相关再住院为组 2:1.40 (0.86~2.27)、组 3:1.64 (1.05~2.57)和组 4:1.81 (1.14~2.86),所有Ptrend < 0.05。


研究显示,1年LDL-C 与年龄(≥ 65 vs. < 65)、性别(男性 vs.  女性)、BMI(≥ 24 vs. < 24)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敏感性分析(1.通过 X-tile 软件确定1年LDL-C 的3个最佳截断值,并对人群重新分组,之后建立纳入完整变量的 Cox 回归模型;2.纳入完整变量后建立竞争风险模型,并以非心源性死亡作为竞争事件。)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限制性立方样条表明(图 3),除非致死性脑卒中外, MACCEs 和其他独立事件的发生与1年LDL-C 呈线性相关(所有Poverall<0.05、Pnon-linearity > 0.05)。


图片

图3 限制性立方样条(a)MACCEs;(b)Cardiac death; (c)Non-fatal MI;(d)non-fatal stroke; (e) Revascularization; (f) Cardiac rehospitalization


该研究还显示,复杂冠脉病变Heart team(由心脏外科、心血管介入和非介入方向的心内科医师组成)的成立可显著提高接受CABG患者的1年LDL-C达标率(图4)。自2018年PCSK-9i进入我国市场以来,PCSK-9i在临床上的使用率逐年递增,从 1.9%上升至17.1%(图5),并且PCSK-9i的使用可以显著减少CABG患者术后的MACCEs(图6)。


图片

  

图4 Heart team 成立前后 LDL-C 达标情况比较


图片

图5 不同随访年份PCSK-9i的使用情况


图片

图6 PCSK-9i使用对MACCEs发生的影响


04

研究结论与意义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多支病变患者接受CABG术1年后没有达到最新血脂管理指南所建议的血脂目标。CABG术后1年的LDL-C 与长期MACCEs 的发生独立相关。该研究显示,对CABG患者,术后需要规律监测血脂谱、需要重视更长、更稳的血脂达标。该研究强调了临床医生在此类心血管风险超高危的患者人群中,需要严格遵循最新的血脂异常管理指南的必要性,加强心脏内外科医师(Heart team) 共同参与术后血脂等指标的管理及新型降脂药物PCSK9i的使用,有助于CABG患者术后LDL 达标从而改善其远期预后。


图片


周胜华教授简介
图片

               周胜华教授


我国知名心脏病学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名医”,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荣誉获得者。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心血管病医院(中心)主任、湖南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主任、湖南省临床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南省心血管疾病现代医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心血管病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心律学会常务理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