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人到中老年,我的骨量还能增长吗?

2021-09-26作者:壹声资讯
骨科非原创

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郑文彬 李梅


前言

骨骼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支撑身体,帮助我们完成站立、行走等运动功能,还能够保护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免受外界伤害,并且源源不断地产生新鲜血液,所以我们的健康离不开正常的骨骼。然而,生命是一场无法折返的旅程,我们都会逐渐老去,骨骼也会衰老,我们会出现骨骼疼痛、身高变矮、活动能力下降,甚至骨骼就像枯萎的树枝,轻微外力下就会折断,此时,骨质疏松症正悄然侵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质量可能会因此而下降,甚至我们的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微信图片_20210923100058.jpg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可以被早期筛查,医生可以尽早诊断及治疗此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是骨丢失加快,骨形成不足,骨骼就像是一家“银行”,我们在中老年阶段过多地丢失骨量,骨量逐渐入不敷出。


因此,针对这一发病机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以及双重作用的药物。


然而,常常会有患者很没有信心地问医生,我年纪这么大了,我的骨量还会增长吗?骨质疏松症会减轻吗?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促进骨骼合成代谢的药物。


1.


什么是骨形成?


骨形成是指新的骨组织生成和成熟的过程,主要由成骨细胞完成。骨形成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软骨内成骨,另一种是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主要见于四肢长骨、躯干骨等,主要过程分为3个步骤:软骨雏形形成、骨干与骨骺端形成、骨髓形成。成骨细胞,它是完成骨形成过程的主要执行者,它分泌 “类骨质”,一种由胶原蛋白、黏多糖等多种蛋白质组成的胶状物质,类骨质分泌后不久,钙磷等无机盐就会在其中沉积,形成坚硬的羟磷灰石结晶,因此骨骼既有强度,又有韧性。另外,颅骨、颞骨、额骨、锁骨、下颌骨等扁骨和不规则骨是以另一种方式——膜内成骨方式形成。

微信图片_20210923100105.jpg



2.


骨形成减少会引起什么结果?


骨骼中有两种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不断完成骨组织“存入”(骨形成)和“取出”(骨吸收)的有序过程,维持骨骼力学性能和结构的完整性。破骨细胞分泌酸性物质和酶类,在骨表面吸收骨质,形成吸收陷窝,而成骨细胞分泌富含蛋白质的骨基质,使类骨质矿化,填充陷窝。正常情况两种细胞作用保持平衡,骨量维持稳定。年龄增长、内分泌系统改变等原因使破骨细胞活性增加,而成骨细胞活性相对不足,骨形成减少会造成骨量丢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增加。

微信图片_20210923100108.jpg


3.


促进骨形成会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骨质疏松症是衰老相关的骨骼疾病,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随着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骨质疏松及其引发的骨折已成为公众健康问题。骨质疏松性骨折可引起多重并发症,显著增加患者病残率、死亡率和医疗花费。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总人口数的30%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将达每年599万例次,治疗费用将高达1630亿元。


采用促进骨骼形成的药物治疗,不仅能够有效增加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形成,可以提高骨量,而且对于降低骨折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4.


怎样才能促进骨骼的合成代谢,以增加骨量?


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对于促进骨骼形成有益。

4.1调整生活方式

足量钙、低盐饮食、适量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膳食。


我们知道身体里99%的钙都储存在骨头和牙齿里,进食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奶制品、豆制品、虾皮和深色蔬菜,有助于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蛋白质是合成骨有机质的重要原料,适量摄入蛋白质有助于骨骼健康。维生素K和维生素D有利于骨骼矿盐沉积,肉类、家禽、奶酪、鸡蛋和黄油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K2,可适当摄入。适量补充鲑鱼、金枪鱼、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有利于增加人体维生素D水平。


适量光照

人体维生素D主要由皮肤合成。正如很多人都知道,要多晒太阳,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建议上午11点到下午3点间晒太阳,且尽可能多地使皮肤拥抱阳光。


规律运动

研究发现,运动有利于骨骼形成,改善机体平衡能力等,减少跌倒风险。适合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以及抗阻运动。有氧运动主要包括步行、慢跑和太极等,抗阻运动主要包括游泳等。运动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老年人进行锻炼要注意安全,在医生指导下开展合适的运动。


4.2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有哪些?


上述生活方式改变具有一定的保护骨骼作用,但药物治疗具有更强的促进骨骼合成代谢的作用,有效的促骨形成药物主要包括: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特立帕肽、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类似物阿巴洛肽、硬骨抑素单抗romosozumab等。我国目前已上市的药物是特立帕肽。


甲状旁腺激素可调节骨转换、肾小管及肠道对钙磷的回吸收,在钙稳态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小剂量间歇使用甲状旁腺激素氨基端1-34片段——特立帕肽治疗,能够显著增加成骨细胞活性,改善骨微结构,提升骨密度,降低椎体及非椎体骨折风险。特立帕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尤其适用于骨折高风险及极高风险的骨质疏松患者。


阿巴洛肽是人工合成的甲状旁腺相关蛋白的氨基端片段,其能够增加骨形成、显著提升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非椎体骨折及临床骨折的风险。硬骨抑素主要由骨细胞产生,能够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和功能,减少骨形成。Romosozumab是人源化的硬骨抑素单克隆抗体,通过靶向抑制硬骨抑素,增加成骨细胞活性,发挥促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增加绝经后女性腰椎、全髋和股骨颈骨密度。


由此可见,尽管时光难以倒流,衰老是生命的必然归宿,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群面临的严重健康挑战,但是除了泌语协行微信平台上期介绍的骨吸收抑制剂,目前骨形成促进剂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建议广大的骨质疏松病友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诊断骨质疏松症,并接受强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这样能够激发骨骼的潜能,促进骨量增长,降低骨折风险。



来源:泌语协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