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SHR-A1811 (antibody-drug conjugate) in advanced HER2-mutan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1/2 study
SHR-A1811(抗体药物偶联物)在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I/II期研究
发表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40.8)
通讯作者:陆舜
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李子明
浙江省肿瘤医院 宋正波
主要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SHR-A1811 是一种新型 ADC,包含一种人源化 HER2 靶向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通过可裂解的四肽连接子与 DNA拓扑异构酶I 抑制剂(SHR169265)偶联。研究进行了一项 1/2 期研究,以评估 SHR-A1811 在 HER2 改变(过表达、扩增或突变)NSCLC 患者中的安全、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疗效。
这项剂量递增和扩展的I/II期临床研究(ClinicalTrials.gov 注册号:NCT04818333)旨在评估新型抗体偶联药物 SHR-A1811 在经预治疗的 HER2 改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研究纳入了既往对铂类化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患者,给予 SHR-A1811 静脉注射,剂量范围为每3周一次3.2至8.0mg/kg。剂量递增采用包含过量控制的贝叶斯逻辑回归模型,并在确定可耐受剂量水平后进行扩展。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43例接受4.8 mg/kg 的推荐扩展剂量,所有患者均为HER2突变疾病。
结果显示,在8.0 mg/kg剂量组中,1例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于29例(46.0%)患者;6.4 mg/kg 剂量组中有1例患者因间质性肺病死亡。
截至2023年4月11日,4.8 mg/kg 剂量组的客观缓解率为 41.9%(95%CI 27.0%-57.9%),疾病控制率为95.3%(95% CI 84.2%-99.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3.7个月,18例缓解中有13例仍在持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4个月(95% CI 7.1个月-15.0个月)。
研究表明,SHR-A1811 在经预治疗的晚期 HER2 突变 NSCLC 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以及显著的临床疗效。
SHR-A1811 是一种新型 ADC,包含一种人源化 HER2 靶向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通过可裂解的四肽连接子与 DNA拓扑异构酶I 抑制剂(SHR169265)偶联。临床前研究中,与T-DXd的有效载荷相比,SHR-A1811的有效载荷显示出优异的膜通透性和细胞毒性。此外,SHR-A1811的DAR降低至6,可提供有效的旁观者杀伤和抗肿瘤功效,同时有可能提高安全性。研究进行了一项I/II期研究,以评估 SHR-A1811在HER2改变(过表达、扩增或突变)NSCLC 患者中的安全、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疗效。研究介绍了SHR-A1811在HER2突变NSCLC患者中的I期剂量递增和扩展部分的结果。表明,SHR-A1811在经预治疗的晚期HER2突变NSCLC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以及显著的临床疗效。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专项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希斯科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DIA中国区顾问委员会主席,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常委,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分会会长,ASCO 亚洲委员会委员,JSMO 国际委员会委员,国际肺癌研究会官方杂志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副主编,Lung Cancer 副主编,The Oncologist 杂志编委,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作为负责人主持科技部国家慢病重点专项,国际合作课题;国家新药创新重大专项,863 重大课题子课题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肺癌专项和面上项目,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2018 年获得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提名奖、2021 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24年荣获'DIA全球卓越奖'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中国医学论坛报 胡岳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