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当帕金森病遇上足底筋膜炎:
双重困扰的背后
您是否注意到,帕金森病(PD)患者常常伴随着足跟疼痛?
尤其是晨起第一步的剧烈刺痛、久站后足底紧绷…… 这可能是 “足底筋膜炎(PF)” 在作祟!
作为帕金森病常见的共病之一,二者的关联不仅源于局部劳损,更与神经退行性病变、步态异常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对 “共病组合” 的神秘面纱。
帕金森病患者的下肢肌强直、步态冻结(如 “跺脚” 启动困难)、足下垂等问题,会导致踝关节活动受限,足底筋膜反复承受异常牵拉和冲击,就像一根紧绷的橡皮筋,长期过度拉伸后出现微撕裂和退变。
图1. 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
自主神经病变会削弱足部微循环,让受损的筋膜修复变慢;而部分患者因痛觉减退,可能忽视早期疼痛信号,任由损伤积累。此外,帕金森病药物(如左旋多巴)可能引发下肢水肿,间接增加足底负荷。
肥胖、糖尿病等共病会进一步降低筋膜弹性,而帕金森病患者因活动减少、平衡能力差,更容易出现足弓支撑不足或异常内翻,形成“恶性循环”。
➤典型疼痛特征:晨起第一步足跟剧痛(筋膜夜间挛缩),行走后稍缓解,久站或爬楼梯后加重。
➤帕金森相关表现:步态不对称、拖步、足部拍击地面,甚至因疼痛加剧 “冻结步态”。
➤体格检查:跟骨内侧按压痛、小腿肌肉紧张(腓肠肌触之僵硬)。
➤影像检查:X线、MRI、肌骨超声。
图2. 足底筋膜在跟骨附着部位形成的锥状骨质;MRI显示足底筋膜信号增加,周围水肿表现;超声检查足底筋膜厚度增加,正常时足底筋膜跟骨止点的厚度不超过4mm。
提醒:若出现足部麻木、灼热或夜间痛,需排除神经卡压等其他病因,建议结合超声/CT 检查鉴别。
表1. 足跟痛的鉴别诊断
药物与康复结合:调整多巴胺能药物,减少“关期”异常步态;通过步态训练(如跟随节拍器)、太极拳改善平衡,从源头减少足底损伤。
急性期(疼痛剧烈时)
➤暂时减负:使用拐杖 / 助行器,避免快走、爬楼梯;
➤冷敷镇痛:冰袋敷足跟(每次 10 分钟,每日 3 次),短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需遵医嘱)。
➤贴扎:肌内效贴贴扎可以辅助治疗足底筋膜炎,改善足底肌肉过度拉伸状况、改善足弓异常姿势、缓解疼痛。
➤筋膜松解:每天3组 “靠墙跟腱拉伸”,配合网球/筋膜球滚动足弓,放松紧张肌肉;
➤矫形辅助:夜间佩戴踝关节背屈夹板(维持5-10°,防止筋膜挛缩),搭配定制足弓支撑鞋垫,分散足底压力;
➤物理治疗:低强度激光、超声透入、中频电疗法均可以缓解症状。体外冲击波(ESWT)直击痛点,促进组织修复(每周1次,3-4 次为一疗程)。
➤手术干预:仅适用于保守治疗 6 个月无效、筋膜钙化/断裂者,通过微创筋膜松解术恢复足底力学平衡。
避免平底鞋、高跟鞋,选择带 EVA 吸震中底、滚动鞋底(如 Rockport)的鞋子,减少足跟着地冲击力。
➤充足的休息与睡眠:缓解足底筋膜炎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休息,足底筋膜受到的力越少,它就越有时间来自我恢复;
➤晨起拉伸:起床前用毛巾勾住脚趾向身体方向拉,维持20秒,重复5次,预防筋膜紧张;
➤足弓抓毛巾:用足弓抓毛巾,可以锻炼足底内在肌,改善足弓形态,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足底筋膜炎都有效,建议一次持续做10分钟,一天2次。
➤下肢力量训练:通过加强小腿三头肌、胫骨前肌和下肢肌肉的力量,可以增加运动的能力,提高腾空落地时的缓冲能力,减少对足底筋膜的过度牵拉,起到很好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体重管理:均衡饮食,保持理想体重。BMI>30者可尝试水中行走等低负荷运动,减轻足部压力。
建议加入 “神经康复 + 运动医学” 联合门诊,定期评估帕金森病情与足底筋膜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D 打印矫形器:精准匹配足型,降低足底压力峰值达 30%;
➤干细胞疗法:局部注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筋膜修复,未来或成“修复神器”;
➤PRP注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通过离心自体血液产生,这些血小板能释放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和纤维修复的功能,可刺激和加速自然生理组织的愈合过程。
足底筋膜炎不是“小问题”,及时干预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当您或家人出现足跟疼痛,尤其是伴随步态异常时,请尽早到神经科与骨科/康复科联合就诊,让“足”下之路更稳,生活更轻松。
以上治疗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用药或手术。
来源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