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卒中后抑郁,一直被忽视!

2021-10-22作者:论坛报沐雨观点
脑血管病非原创 抑郁

作者: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朱鑫璞


脑卒中一旦发生,经过及时、规范的救治,很多人可以回归社会、回归家庭!但一部分人,非但不能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其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还明显高于其他人,给家人带来的困扰也更大,这可能就是“卒中后抑郁(PSD)”惹的祸!

一、什么是“卒中后抑郁”?

PSD是指发生于卒中后,表现为一系列抑郁症状和相应躯体症状的综合征,是卒中后常见且可治疗的并发症之一,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将影响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回归社会的能力。


二、为什么需要认识“卒中后抑郁”?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PSD在卒中后5年内的综合发生率为31%!在卒中后急性期(<1个月),中期(1~6个月)和恢复期(>6个月),其发生率分别为33%、33%和34%。


大量研究发现:PSD与卒中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不仅可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神经功能恢复障碍,独立生活能力更加丧失,甚至可以导致死亡率升高。


非常遗憾的是:目前,不仅广大民众无法对“卒中后抑郁”进行识别,很多临床医生尚不能及时、正确识别和处理PSD,影响了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导致PSD人群的致残率、病死率、复发率居高不下,甚至导致认知损害以及精神行为异常,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病情迁延。


三、什么导致了“卒中后抑郁”?

最可能的发病机制:卒中的突然发生,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社会和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导致患者心理应激障碍,心理平衡失调,由此可能诱导了PSD的发生发展。


此外有研究显示:有抑郁个人史和(或)家族病史可能是PSD的危险因素之一。


也有研究认为:卒中发生后,脑内特殊部位的损害,导致脑内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5-HT(5羟色胺)、NE(去甲肾上腺素)和DA(多巴胺)的数量减少或生物活性降低,最后导致了抑郁症状的发生。


四、如何识别“卒中后抑郁”?

PSD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分为核心症状和非核心症状。


1.PSD的“核心症状”包括:

①大部分时间内总是感到不开心、闷闷不乐,甚至痛苦。

②兴趣及愉快感减退或丧失,对平时所爱好有兴趣的活动或事情不能像以往一样愿意去做并从中获得愉悦。

③易疲劳、感觉精力减退,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感到生活枯燥无意义,感到度日如年;经常想到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义、甚至生不如死;严重者有自杀的倾向。


2.PSD的“非核心症状”包括:

①生理症状,如体重减轻、入睡困难、眠浅多梦、易惊醒和早醒、不明原因疼痛、食欲减退或亢进、性欲减退等;

②可伴紧张不安、焦虑和运动性激越等;

③其他症状,如犹豫不决、自我评价降低,自责、自罪、无价值感,自杀和自伤,注意力下降等。


3.PSD的其他表现特点:

①一般并不主动叙述或掩饰自己情绪的不良体验,而多以失眠、疼痛、消化道症状、流泪、遗忘等躯体症状为主诉;

②有些表现为依从性差,导致卒中症状加重或经久不愈;

③由于PSD患者常伴随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表现为执行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④PSD患者的抑郁症状多为轻中度抑郁,常伴发焦虑或者躯体化症状。


五、“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治疗原则

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依靠专业的医师来实现!

卒中后抑郁,既与卒中后脑损害及伴随的认知损害(严重即为“痴呆”)、功能残疾、生活质量下降等有关,又与既往情感障碍病史、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对于卒中以后的患者,一旦发觉有上述核心症状和非核心症状,建议尽早寻找神经科医师或精神科医师帮助进行规范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朱鑫璞中风预防门诊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