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上图进入专题
1月11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发表的一项随访13年的研究提示,一些饮食行为与心血管健康有关,情绪化进食会损害心血管,而外部因素进食(external eating)则可能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克制进食(restrained eating,节食)与心血管健康无关。
作者认为,在心血管病预防过程中应考虑饮食行为,应将情绪调节技巧教学纳入其中。
情绪化进食也叫应激性进食,包括在积极或不良情绪下的进食行为。例如,很多人有不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可能会通过不断吃东西来消除这种情绪,且经常是吃不健康的食物。
外部因素进食是指在外部因素影响下的进食。例如,受食物外形、色泽或气味影响引发的进食,天冷时觉得“应多吃东西”,一日三餐按点吃饭。
该研究纳入1109例健康人,包括916例成年人和193例青少年。
分析结果显示,在成年人中,情绪化进食者13年后出现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了38%。而且,情绪化进食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中,31.9%与压力水平有关。
同时,情绪化进食还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增加(动脉硬化)有关(β=0.02)。而外部因素进食则与cfPWV降低有关(β=-0.03)。
研究者发现,上述三种饮食行为均与代谢综合征无关。另外,上述所有关联与食物中摄入的热量无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少年中,上述三种饮食行为均与心血管损害无关。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心衰标志物推荐选择脑钠肽、肌钙蛋白、sST2、Gal‑3和胱抑素C!
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走6000步就能大幅度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
极高强度运动,促进冠脉斑块进展Circulation中老年男性运动员研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