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收藏| 心脏起搏器起搏模式与计时间期

2018-03-13作者:论坛报心血管资讯
心力衰竭其他心血管疾病

1.jpg

心脏起搏器自身具有复杂而完整的“计时器”功能,控制着心房、心室起搏脉冲的发放时机,以保证其正常的工作模式及心脏跳动。计时周期通常以毫秒(ms)为单位,包括单腔起搏器的计时周期和双腔起搏器计时周期。掌握计时周期对了解心电活动及起搏心电图、判断起搏器工作状况至关重要。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蔡迟医生将为我们简单的介绍起搏模式与计时间期的基本概念。

一、起搏器NBG代码

1974年,美国心血管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CC/AHA) 联合专门委员会首次提出描述起搏器基本功能的三位字母代码,此后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SPE)以及英国起搏和电生理学会(BPEG)负责定期更新代码。此代码被指定为起搏名称的NBG代码。

1.jpg

▲北美和英国起搏及心电生理学会代码(新修订)

二、单腔起搏计时间期

1. 单腔起搏模式如下:

2.jpg

2. 单腔起搏器计时间期

(1). 下限频率间期:下限频率间期(LRI)决定了起搏器发放脉冲的基础频率周长,是保证心脏起搏的最低频率,通常为1000ms(60bpm)。VVI起搏器在心电图上的具体表现为:①连续的心室刺激脉冲之间的最长时限(如下图);②感知自身信号至下一次起搏脉冲之间的最长时限。对于单腔起搏器而言,下限频率间期以心房(AAI)或心室(VVI)脉冲发放为计时起点。

3.jpg

(2). 上限频率间期:单腔上限频率间期(URI)一般指传感器驱动的起搏最短间期(最高频率),存在于AAIR、VVIR 模式中。

(3).  心室不应期:起于自身心室QRS波或心室发放脉冲后一段不应期,避免感知QRS后电位、T波及室性早搏,分为绝对不应期(空白期)及相对不应期(又称噪声取样期)。

4.jpg

由起搏的或感知的事件开始的间期,用来防止心脏事件引起的抑制

5.jpg

心室不应期=心室空白期+心室相对不应期

6.jpg

噪音转换功能:当连续的心室相对不应期感知干扰信号后,起搏器自动转为抗干扰频率,将引起以低限频率驱动的频率起搏

7.jpg

心室空白期与相对不应期区别

(4).滞后频率: 起搏器在感知自身QRS波后可使起搏频率降到设定的下限频率以下,以鼓励自身心肌激动,同时可节约电池电量。

8.jpg

总结:

单腔起搏器计时间期可分为:下限频率间期、上限频率间期、不应期、空白期、滞后、噪声反转。

三、双腔起搏器计时间期

1. 常见双腔起搏器的起搏模式如下:

9.jpg

2. 双腔起搏器计时期期包括心房及心室通道计时间期,具体分为如下几方面:

10.jpg

(1). 心房通道

1). 下限频率间期:下限频率间期(LRI)是指在没有自身心房事件时起搏器起搏的最低频率间期。

11.jpg

对于双腔起搏器,心房或心室脉冲发放均可以作为下限频率间期计时起点,具体分为A-A 时间间期及V-V 时间间期(如下图所示):

12.jpg

上图(A-A间期):在以AA间期为基础的起搏器中随着AVI的改变,VA间期会相应的改变,以保证AA间期的稳定

下图(V-V间期):在以VV间期为基础的起搏器中VA间期固定,因此随着AVI的改变,AA间期会相应的改变

13.jpg

现在的起搏器多经改良,即在心房通道设置低限频率间期,同时以VA间期触发心房脉冲而不是AA间期,AA间期固定不变。

2). 上限频率间期:上限频率间期(URI)决定了起搏器发放脉冲的高限频率周长,也就是起搏器脉冲发放的最短时间间期,通常由传感器频率驱动。正常人运动时,心率会随着新陈代谢的需要而逐渐加快,起搏器在DDDR模式下,传感器发挥作用,根据患者的运动状况,给予频率适应性起搏。

14.jpg

此外,心室起搏跟踪自身心房P波的最大频率也至关重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 心室1:1跟踪:自身心房频率间期(AS)快于起搏器的下限频率间期(LRI),而低于URI,同时起搏器AV间期短于自身的PR间期,相当于VAT 1:1工作模式,保持房室生理性起搏顺序。

② 文氏反应:总心房不应期(TARP)决定了心室起搏发生文氏反应或2:1的最快频率间期。当自身AS频率间期(PP间期)超过LRI,而PP间期>TARP,则出现起搏器AV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脱落1次心室起搏。起搏器文氏反应能够使心室起搏频率逐渐降低,防止心室起搏突然改变时引起患者不适。

15.jpg

③ 2:1阻滞或3:1阻滞:当自身AS频率间期(PP间期)超过LRI,而PP间期<TARP,则出现每2个P波中,1个P波在心房不应期内而不被感知,引起心室起搏2:1阻滞或每3个P波中,有2个P波在心房不应期内而不被感知,引起心室起搏3:1阻滞。由于心室起搏频率突然下降,患者可会感到心悸不适感。

16.jpg

17.jpg

▲上限频率行为

3).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 由感知的或起搏的心室事件启动,PVARP设定为了避免感知自身QRS、心室脉冲、房性早搏及逆传P波(如下图),避免PMT现象。室性早搏时起搏器将自动延长PVARP,避免室早逆传P波而引起PMT。

18.jpg

4). 心房不应期:起于自身心房P波或心房发放脉冲,其总心房不应期(TARP)包括AV间期(房室传导时间)及PVARP(自身心房QRS波或心室发放脉冲后心房不应期)。

19.jpg

5). 心室后心房空白期(PVAB):由心室起搏或者感知事件触发,避免心房电极感知心室脉冲或R波(自身或者夺获波)。

20.jpg

6). 逸搏间期(AEI):即VA间期,起于自身心室QRS波或心室发放脉冲至下一次心房发放脉冲,逸搏间期=下限频率间期—房室间期。

21.jpg

(2) 心室通道

1). 房室间期:类似于心脏房室传导时间(PR间期),双腔起搏器可人为设定房室传导时间,称为“AV间期”。AV间期包括以下4种形式:①AP-VS:心房起搏-心室感知间期。②AP-VP:心房起搏-心室起搏间期。③AS-VS:心房感知-心室感知间期。④AS-VP:心房感知-心室起搏间期。组成双腔起搏的四种形式(如下图):

22.jpg

23.jpg

AV间期类型:起搏AV间期(PAV):心房脉冲发放至下传心室或心室起搏时间。感知AV间期(PAV):感知自身心房P波至心室起搏时间(如下图)。

24.jpg

2). 心室不应期:起于自身心室QRS波或心室发放脉冲后一段不应期,避免感知QRS后电位、T波及室性早搏。起于心房发放脉冲最开始的10-60ms为心室空白期,心室电极在心室空白期内无感知功能,避免心房脉冲(或其他电磁信号干扰)被心室电极感知而抑制心室脉冲发放。

3).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PAVB):心房起搏后不应期的最开始部分--不能感知任何心电信号。由于不能遗漏心室事件(室早)所以在AV间期的最开始启动28ms 间期。PAVB设置过长或过短均有害。

4). 心室安全起搏间期(VSP):非生理性AV间期,由AP触发,是在AV间期内(心室空白期之后)的交叉感知窗口,心室感知自身激动(QRS波)或肌电、电磁干扰等,则在AP后110ms处发放心室脉冲,短于起搏器设定的AV间期。心室安全起搏设置是为了保证心室起搏以保证患者心率处于安全范围内。

28.jpg

总结 

双腔起搏器计时周期共包括11个基本间期:

作者:蔡迟

来源:心律界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