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全球非传染性疾病负担持续加重的背景下,心血管疾病作为“头号杀手”,其流行趋势、疾病负担和防控策略始终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在2025年11月20-23日举办的第十九届钱江心血管病会议(QICC 2025)上,将揭晓一份里程碑式的研究报告:《The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Incidence Estimates from National Surveillance (2023)》。
这份报告不仅基于全国性监测数据全面量化了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还将同步在全球顶尖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正式发表。更引人瞩目的是,葛均波教授、顾东风教授、王建安教授、李立明教授、赵冬教授、李希教授等权威专家受邀发表评述,解析数据背后的深层逻辑与政策含义。
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在1990年至2019年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覆盖20个省区的103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心血管疾病粗发病率为600.9/10万(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411.8/10万),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和心源性猝死构成主要事件类型。这一数据若乘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每年新增心血管疾病病例达数百万之巨,对医疗系统形成持续压力。
顶尖学者云集
深度解析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
在此背景下,QICC 2025大会将正式发布《The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Incidence Estimates from National Surveillance (2023)》,其同步在JACC出版,标志着国际学界对中国心血管疾病问题的高度关注。
JACC编辑部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顾东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JACC: Asia副主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希教授等专家从临床、公共卫生、流行病学、政策制定等不同角度对研究进行专题评述。
锁定QICC 2025
共探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之路
中国心血管疾病的负担,已非单一的卫生问题,而是涉及经济社会、环境、行为的多维挑战。《The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Incidence Estimates from National Surveillance (2023)》的发布,将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基石。
所有同道想必都迫切希望了解:我们的防控体系是否跟上了疾病负担的脚步?风险因素干预的瓶颈何在?未来资源应投向何处?
敬请锁定QICC 2025,共同见证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的关键进展!
转自钱江心血管会议QICC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