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放疗2周后,鼻咽癌患者李女士的口腔出现大面积溃疡,连喝水都痛得钻心——这是放射性口腔急性黏膜炎,就像口腔被“灼伤”般黏膜溃烂。
图1:常见放疗引起的口腔并发症
无独有偶,患者王先生放疗半年后,牙齿从根部发黑碎裂,正是射线损伤唾液腺后,口腔失去天然保护,致龋菌疯狂繁殖引发的放射性龋齿。
头颈部放疗就像一场“精准反恐”,射线在杀灭癌细胞时,难免波及口腔黏膜、牙齿、唾液腺等正常组织,引发一系列“隐形风暴”。
图2:放射线示意
“听说放疗后嘴巴会烂掉,牙齿还会一颗颗掉光,这可怎么办?”放疗科诊室外,58岁的舌癌患者张先生不停搓着手,满脸焦虑。
其实,不少头颈部肿瘤患者都和张先生有同样的担忧。
不过,浙大二院专家提醒,只要做好科学防护,放疗带来的口腔损害完全可以降到最低。通过多学科协作,我们总结出“三步走”口腔防护策略,帮患者守住“微笑防线”。
放疗前的口腔检查是“排雷关键”。在多学科诊疗绿色通道下,浙大二院口腔中心会联合放疗科等开展全面评估:
牙齿“大扫除”:拍X片排查问题牙,拔除无法保留的残根、阻生牙,对龋齿、牙神经坏死牙进行充填或根管治疗,避免放疗后出问题。
牙周“治未病”:通过洁治、刮治清除菌斑结石,控制牙周炎;对松动严重的患牙果断拔除,因为放疗后颌骨血供变差,拔牙易引发骨髓炎。
图3:常用的牙齿清洁工具:牙线、牙缝刷、冲牙器
黏膜“强基础”:黏膜病患者需提前干预,吸烟者必须戒烟,同时学习正确刷牙方法,搭配牙线、冲牙器做好清洁。
此外,医生还会定制放疗定位支架,既能精准定位射线,又能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放疗期间的防护要“精准到位”:
严控放射剂量:借助定位支架严格控制放射剂量,减少正常组织辐射;
图4:口腔放疗定位支架
黏膜“保卫战”:出现黏膜不适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含漱液抗炎、利多卡因含漱液止痛,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促进愈合;
唾液代偿计划:唾液分泌少的患者,可用人工唾液缓解口干,也能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分泌;
“冷冻疗法”:放疗前含冰块的“冷冻疗法”,能收缩口腔黏膜血管,降低射线伤害。
放疗结束不代表防护终止,后续维护同样重要:
定期涂氟:定制氟化物托盘定期涂氟,给牙齿穿上“防弹衣”,预防龋齿;
图5:氟化物托盘
口腔功能康复:张口受限者需坚持张口训练,逐步恢复到能容纳3指;味觉障碍者可通过酸甜苦咸四味刺激,唤醒味蕾;
图6:鼻咽癌放疗后5年的患者,由于放疗术后未进行张口锻炼,导致张口度不足仅有1指左右,使全口义齿修复异常困难。因此,放疗后及时有效的张口锻炼十分重要。
牙齿或组织缺损的修复:牙齿或组织缺损时,及时用义齿或赝复体修复缺损(图6),恢复咀嚼功能;
定期随访:每3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早发现问题早处理。
“放疗带走了肿瘤,科学的口腔防护留住了我的微笑。”在浙大二院口腔中心,鼻咽癌患者周先生笑着说。正是坚持“三步走”策略,放疗后3年他仍保持完整牙列。
图7-1:放疗前,患者正常的牙列
图7-2:放疗后3年,患者仍保持正常牙列
头颈部肿瘤治疗中,口腔健康是生活质量的“第二战场”。只要做好放疗前、中、后的全周期防护,就能有效避开口腔并发症,让患者在对抗肿瘤的同时,守住灿烂笑容。
来源:浙大二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