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带状疱疹为什么这么疼?|感问感想

2022-08-28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图片

罪状一:带状疱疹怎么会这么疼?

图片


带状疱疹急性期,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大量复制,引发神经炎,因此人体就能感受到剧烈疼痛。在这个阶段,如果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炎症反应得到控制,疼痛就能减轻或消失。但如果炎症较重或治疗不及时,神经出现了损伤,那么即便此后炎症被控制了,疼痛也会依然存在


皮疹愈合后,如果疼痛又持续超过了1个月,就说明病变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了,俗称“后遗症”。这时,疼痛的主要原因已不再是炎症了,而是神经本身的病变。


图片

罪状二:哪些因素容易造成“后遗症”?

图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

年龄:年龄越大,发展成慢性疼痛的可能性越大。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展成慢性疼痛。

前驱痛:如果在出现皮疹之前就已经有明显的疼痛,那么发展成慢性疼痛的可能性大。

皮损:水疱持续时间越长、皮疹消退时间越长、水疱越多、皮损范围越广、皮损区温度越高、皮肤感觉异常越明显,越容易发展成慢性疼痛。

疱疹期疼痛:疱疹期疼痛程度越严重,发展成慢性疼痛的可能性越大。

特殊部位的疱疹:出现在面部(尤其是眼部)、会阴部及上肢的带状疱疹更容易发展成慢性疼痛。


图片

罪状三:如何描述带状疱疹的疼痛感?

图片


友情提示,不要只有表情痛苦呦。您可以用0到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这种方法叫作“疼痛数字评价量表”,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疼痛的方法。


其中,0代表无痛,1~3代表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6代表中度疼痛,7~9代表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10代表剧烈疼痛!


图片

罪状四:为啥疼痛范围比疱疹范围大?

图片


人体的神经系统分布像一张大网,疼痛范围通常会大于疱疹皮损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周围神经在损伤后被过度激活,牵涉到邻近的神经。第二,脑和脊髓长期被损伤信号反复强化,放大了的疼痛范围。第三,植物神经系统受到牵连


图片

对付带状疱疹疼痛,可以这样做

图片


抗病毒:如果怀疑是带状疱疹,首先到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感染严重,或反复感染,需到感染内科就诊。

治疱疹:对症治疗疱疹,促进疱疹结痂脱落,减少疼痛及瘢痕形成。

止疼药:口服抗神经痛药(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和神经营养药(甲钴胺、维生素B1、复合维生素B等),外用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或乳膏,如伴瘙痒可涂抹止痒乳膏。若疼痛较重,可求助疼痛科。如果担心止疼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可向药师咨询。

微创介入治疗:如果药物效果不满意,或者对药物过敏,可尝试微创介入治疗。最常用的是神经阻滞术,就是把药物注射到受损的神经周围,起到减轻炎症、促进神经康复的作用。

其他治疗手段:包括冲击波、电疗、激光、磁疗等康复医学治疗方法;内外兼治的中医中药治疗;当疼痛引发了严重的焦虑和恐惧时可进行心理干预。

特殊情况:如果带状疱疹发生在眼部或耳部,还需就诊眼科或耳鼻喉科,以免延误治疗造成进一步损伤。如果您正在备孕或处于孕期,或处于哺乳期,要同时听取妇产科大夫的专业建议。

做“三好学生”:休息好、营养好、心情好,积极提高抵抗力,也可让临床营养师为您支招。必要时做一次全面健康体检,排查可能会削弱免疫力的基础疾病。

疫苗:待痊愈后,可联系社区咨询注射带状疱疹疫苗的事宜。



本文转发自协和医生说


猜你想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