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袁圆 张志敏
1. 免疫治疗疗效评估需区别于传统治疗,尤其要关注假进展与HPD的识别。
2. iRECIST联合RECIST 1.1是当前推荐的疗效评估工具,应广泛推广于临床实践。
3. ctDNA与代谢影像等新技术可辅助判别进展性质,提升评估精度。
4. 临床医生应综合判断,避免因评估偏差有误而终止有效治疗。
【上篇回顾:NSCLC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后的治疗策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作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展现出显著疗效,特别是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黑色素瘤、肾癌、胃癌等领域。然而,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与传统化疗或靶向治疗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假进展(pseudoprogression)和超进展(Hyperprogressive Disease, HPD)的识别,对临床治疗决策提出更高要求。临床医生在日常实践中如能准确判断免疫治疗的真实疗效,将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获益。
一、传统疗效评估的局限性
传统的疗效评价体系以实体瘤响应评估标准(RECIST 1.1)为基础,主要依据肿瘤病灶体积变化来判断疗效。然而,免疫治疗激活宿主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可能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和细胞浸润,影像学上表现为病灶体积一过性增大,甚至新发病灶,容易被误判为疾病进展。因此,RECIST 1.1标准在免疫治疗背景下的适用性受限。
二、假进展的识别与应对
假进展是指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初期,影像学显示病灶体积增大或新发病灶,但随后病灶缩小或稳定,提示并非真正的肿瘤负荷增加。其机制主要与免疫细胞浸润、坏死性炎症反应有关,发生率在总体人群中约为8%~10%,在NSCLC中约为5%。临床上,对于无显著症状加重的患者,建议延迟评估,定期复查影像,并辅以血液肿瘤标志物、循环肿瘤DNA(ctDNA)等动态监测指标,必要时进行病理活检以排除真进展。
三、HPD的临床警示
HPD指患者在接受ICIs治疗后,肿瘤生长速度显著加快、临床症状迅速恶化的一种现象。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常用判断依据包括:治疗后肿瘤生长速率为基线前的两倍以上;治疗后肿瘤负荷增加超过50%;治疗失败时间少于2个月。不同肿瘤类型中HPD的发生率差异较大,报道范围为4%~29%。一旦确认HPD,应立即中止免疫治疗,转向其他治疗策略,并加强症状控制和支持治疗。
四、iRECIST:免疫治疗疗效评估新标准
为应对免疫治疗特异性反应模式,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于2017年提出免疫相关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iRECIST)。该标准在RECIST 1.1基础上新增“疑似进展(iUPD)”判定,用于首次出现进展征象但无症状恶化的患者。此类患者可继续治疗,并于4~8周内复查以判断是否为“确认进展(iCPD)”。iRECIST的推广有助于识别假进展,避免因误判而中止潜在有效治疗。
iRECIST标准是将RECIST 1.1标准中被评定为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先判定为“疑似疾病进展”(Unconfirmed progressive disease,iUPD),此阶段患者可根据临床情况继续接受免疫治疗。在接下来的4至8周内应进行复查评估,若影像学继续提示进展,则判定为“确定性进展”(Confirmed progressive disease,iCPD);若病灶缩小或稳定,则可能属于假进展,可继续治疗。该流程强调治疗决策的延迟确认机制,有助于减少误判进展所导致的过早停药问题。
五、代谢影像学与ctDNA在评估中的价值
除形态学评估外,代谢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在免疫治疗疗效判断中日益重要。以PET/CT为基础的免疫代谢响应评估标准(iPERCIST)可早期反映肿瘤代谢活动变化,特别适用于评估形态稳定但代谢活性波动的病例。此外,ctDNA水平变化作为无创动态标志物,已在多项研究中证实其与肿瘤负荷变化高度相关,可辅助区分假进展与真实进展。
六、给临床医生的实践建议
在临床环境中,医生应具备识别免疫治疗非典型反应模式的能力。建议:
(1)遇疑似进展时结合患者症状、影像学、ctDNA、肿瘤标志物等综合判断,不轻易终止治疗;
(2)学习并采用iRECIST联合RECIST 1.1标准进行疗效评估;
(3)警惕HPD,尤其是短期内肿瘤迅速增大伴全身状态恶化;
(4)提倡多学科讨论(MDT)以提升评估准确性;
(5)动态随访是评估疗效变化和调整方案的重要手段。
七、免疫治疗疗效评估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随着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疗效评估体系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目前,除iRECIST、iPERCIST及ctDNA动态监测外,临床研究还在积极探索更多生物标志物与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用以提升疗效评估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例如,免疫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如CD8+T细胞数量)、炎症因子水平(如IL-6、CRP)等均被认为具有潜在预测价值。此外,放射组学技术(radiomics)通过对影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取出传统目测难以识别的高维特征,为区分假进展与真进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然而,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现有标准多基于研究机构或大中心人群,是否适用于基层医疗环境仍需验证;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因病情复杂、基础疾病或共病干扰,疗效判断更加困难。此外,在真实世界实践中,疗效判断不仅依赖于影像和生物标志物,还应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生活质量以及功能状态变化,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评估模式。
未来,免疫治疗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更加系统化、多维化与个体化,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实验室指标、生物标志物及患者主观评价,形成动态、精准、可复制的标准流程,以满足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和不同肿瘤类型的实际需求。对于基层医生而言,持续更新认知、提升评估能力,正是推动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安全、有效、规范开展的基础保障。
1.单选题:以下关于假进展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进展速度极快,伴症状迅速恶化
B. 发生率超过30%
C. 常因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肿瘤暂时增大
D. 一旦出现影像进展即应停药
2. 问答题:简述iRECIST与RECIST 1.1在免疫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主要区别。
上期答案
1.关于寡进展的概念,以下正确的是:
A.在系统治疗过程中发生的
B.原发部位及大部分转移灶被控制,只有1个转移灶复发或进展
C.寡进展的病灶数量和部位无统一标准
D.可以通过局部治疗的办法控制病灶
E.需要同时更换系统治疗
答案:ACD
作者简介
学习福利
学习期间,肿瘤专区下5个专题,将从每个专题分别选取5个优质评论(50字以上具有专业性和真情实感),入选者有机会获得CSCO诊疗指南一本、指夹式血氧仪、冲牙器或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笔记本蓝黑笔组合。
9月1日起至15日,连续签到9天,将有机会获得价值100元当当读书卡。
9月1日起至15日,连续签到15天,将有机会获得一万毫安的3C充电宝。
届时将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微信公众号和壹生APP内资讯公布获奖名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