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长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

2021-07-16作者:CMT快讯资讯
结直肠癌非原创

【病例内容】



病例提供者 | 湖北省肿瘤医院 徐慧婷 陈润芝

微信图片_20210715153806.png


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41岁。


主诉:结肠癌术后1年,发现肝转移1周。


现病史:患者于2016-12-03因“腹胀腹痛急性加重”就诊外院,急查腹部CT示:结肠癌并周围淋巴结转移,肠梗阻,并考虑肠穿孔,行急诊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不详),术后病理提示(横结肠) 中分化腺癌,浸润肠壁全层至浆膜外纤维脂肪组织;结肠绒毛状管状腺瘤;回肠溃疡形成,缝线处见穿孔灶;回肠断端切缘及结肠断端切缘未见癌浸润;阑尾未见癌浸润;肠旁淋巴结1/12枚癌转移。IHC:MSH2(+),MSH6(+),MLH1(+),PMS2(+) ,Ki-67(90%)。术后予以FOLFOX辅助治疗12周期,于2018-12-28复查腹部CT提示肝多发转移。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特殊。


查体:PS评分 0分。


腹部CT(2018-12-28):肝S6段病灶及肝S6/7/8包膜下多发低密度灶,多发转移可能性大。


腹部MRI(2019-01-02):肝包膜下多发结节灶,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肝门及心膈角处淋巴结肿大。


基因检测(2019-01):KRAS 2号外显子突变,NRAS及BRAF野生型。


诊断:横结肠中分化腺癌,rpT4aN1aM1(肝脏多发转移),Ⅳ期,pMMR,KRAS突变,NRAS及BRAF野生型。


治疗经过



2019-01~2019-03予以贝伐珠单抗+FOLFIRI治疗4周期,疗效评估SD,患者有腹泻、头晕等不适,于2019-03起更换为呋喹替尼5 mg治疗。


2019-12-24查腹部CT提示腹壁病灶和肝转移灶较前无明显变化,疗效评估SD。


微信图片_20210715153810.jpg


图:2019-12-24腹部CT


2020-04-21查腹部CT提示腹壁病灶较前范围稍增大,肝转移灶较前无明显变化,疗效评估SD。


2020-06-20查腹部CT提示(脐前壁切口处软组织增厚,较前无明显变化;肝包膜下多发片状低水平)腹密度影,较前无明显变化。


微信图片_20210715153813.jpg

图:腹部CT随访


2020-08-26查腹部CT,提示腹壁病灶较前范围稍增大,肝转移灶较前无明显变化。查体发现腹壁切口处局部有破溃,于2020-09-03~2020-09-24予以腹壁放疗。


2020-09-17查腹部CT,提示腹壁病灶较前无明显变化,肝转移灶较前稍增大、增多,疗效评估SD。


2020-10-26查腹部CT,提示腹壁病灶及肝转移灶较前无明显变化,疗效评估SD。


2021-03-04查腹部CT,提示腹壁病灶较前无明显变化,肝右叶包膜片状低密度影,转移可能,较前无明显变化,疗效评估SD。


微信图片_20210715153817.png

图:腹部CT随访


患者患病至今,总生存期超过51个月,其中经呋喹替尼治疗总生存期超过2年零2个月(26个月)。


微信图片_20210715153819.png

图:肿瘤标志物变化


病例总结



微信图片_20210715153823.png




专家点评


微信图片_20210715153825.png


本期病例为晚期不可手术转移性CRC患者,是呋喹替尼三线单药标准治疗基础上的治疗关口前移尝试。患者在一线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治疗不耐受后,换用呋喹替尼治疗,在治疗至今的26个月里,患者疗效评价始终为SD。


呋喹替尼作为一款我国自主原研的抗VEGFR小分子TKI,其应用证据是基于一项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FRESCO研究[1],该研究也是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中首个全文发表于JAMA上的研究,其结果确证了呋喹替尼相较于安慰剂带来的显著生存获益。FRESCO研究共纳入416例既往曾接受至少两线化疗或/和靶向治疗的转移性或晚期转移性CRC,结果显示,呋喹替尼加最佳支持治疗的中位OS为9.30个月,中位PFS为3.71个月,而安慰剂加最佳支持治疗的中位OS为6.57个月,中位PFS为1.84个月,可见呋喹替尼治疗组的OS(HR=0.65,P<0.001)和PFS(HR=0.26,P<0.001)均得到了显著延长。此外,呋喹替尼组对比安慰剂组总体客观缓解率(ORR:4.7% vs 0%,P=0.012)和疾病控制率(DCR:62.2% vs 12.3%,P<0.001)均显著提升,完全达到了试验预设的所有研究终点和预期目标,且安全性良好。


基于FRESCO研究的成功,一项生命质量调整的无症状/毒性生存时间(Q-TWiST)分析结果,也在2021年正式发表于Future Oncology杂志[2]。Q-TWiST分析对呋喹替尼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以及呋喹替尼治疗人群各亚组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呋喹替尼组的Q-TWiST显著延长(7.01个月 vs 4.78个月),获益达到28.3%,具有统计学及临床意义。另外,敏感性分析显示,呋喹替尼治疗人群各亚组所表现出的有质量的生存获益是一致的,意味着呋喹替尼不仅能够延长化疗失败后转移性CRC患者的整体生存期、提高疾病控制率,还可以显著延长无症状/毒性生存时间。


在联合免疫治疗方面,202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上,一项关于中国难治性转移性CRC患者三线及以上治疗的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3]也显示,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纳入的52例患者均为MSS型,总体ORR为15.38%(8/52),疾病控制率(DCR)为57.69%(30/52),中位PFS为108天。亚组分析显示,有无肺转移、不同原发肿瘤部位(左半/右半结肠)患者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9,0.49)。


可以说,靶向联合免疫是现在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而呋喹替尼在三线标准疗法之上的治疗关口前移,也是一个值得尝试和探索的方向,或能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但本期分享的案例仅为个例,未来仍有待更多深入研究来佐证其应用价值,也期待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优秀药物为患者带来疗效与生存质量两个维度的全面获益。




参考文献

[1] Li J, Qin S, Xu RH,et al. Effect of Fruquintinib vs Placebo on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he FRESCO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8 Jun 26;319(24):2486-2496.

[2] Qin S, Li J, Bai Y, et al. Quality-adjuste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treated with fruquintinib in FRESCO trial. Future Oncol. 2021 Feb 10. 

[3] Miaomiao Gou, et al.2020 ASCO Abstract 4028.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