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闻周刊丨聆听AHA 2022中国之声,李小英+张英梅“糖心”对话

2022-11-22作者:论坛报前沿资讯
非原创

“心”闻每周看

!心闻周刊分割线.gif
本期《心闻周刊》为大家带来6项AHA 2022大会公布的重磅研究成果和心血管领域6条行业动态,同时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李小英教授和心内科张英梅教授,围绕糖尿病是否还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的话题进行探讨。

!心闻周刊.jpg




“国际心研究”主要内容

  • STEMI患者PCI术后比伐芦定治疗或优于肝素

    11月6日,AHA 2022大会公布了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牵头的BRIGHT-4研究结果。研究纳入中国87家医院6016例症状发作48 h内、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比伐芦定组或普通肝素组。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30天全因死亡率或BARC 3~5级出血的复合事件结局,结果显示,与肝素治疗相比,PCI术后2~4 h高剂量输注比伐芦定抗凝,显著降低30天主要终点发生率(3.1% vs. 4.4%,HR=0.69,P=0.0070)。两组患者的30天再梗死发生率相似,但比伐芦定组患者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组(0.4% vs. 1.1%,P=0.0015)。研究结果同期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

  • CRHCP:乡村医生主导的高血压干预效果显著

    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教授牵头的CRHCP研究,探索了乡村医生主导的高血压综合干预的有效性,该研究Ⅰ期结果于今年4月发表在《柳叶刀》杂志。

    11月6日,CRHCP研究36个月结果在AHA 2022大会公布,在资源欠缺的村庄,由乡村医生主导的高血压干预效果显著。研究在中国326个乡村开展,招募了近3.4万名年龄≥40岁、未经治疗的血压≥140/90 mmHg或治疗后血压≥130/80 mmHg的高血压患者。

    结果显示,随访36个月时,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的平均收缩压分别降低30.9 mmHg和7.8 mmHg,两组的舒张压分别降低14.8 mmHg和4.9 mmHg。干预组的主要复合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HR=0.69,P<0.0001),卒中、心衰、心血管死亡以及全因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

  • QUARTET USA:四联超低剂量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

    与单药治疗相比,初始超低剂量四联疗法的降压效果如何?11月6日,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在AHA 2022大会公布的QUARTET USA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

    该随机对照交叉研究纳入120例高血压患者,评估筛选后,将6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1随机分配至由2 mg坎地沙坦、1.25 mg氨氯地平、0.625 mg吲达帕胺、2.5 mg比索洛尔组成的超低剂量四联疗法组和单药治疗对照组,若第6周时两组患者血压>130/80 mmHg,则以5 mg氨氯地平为起始剂量追加药物治疗。主要疗效终点为第12周随访的诊室收缩压测量值较基线值的平均变化。

    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12周时超低剂量四联疗法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平均降低4.8 mmHg和4.9 mmHg,但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因血压控制不佳需进一步加药服用氨氯地平治疗的人群,超低剂量四联疗法组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超低剂量四联疗法组和单药治疗组分别有20例和14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但均未显示出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 ECMO-CS:支持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ECMO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ECMO)越来越多地用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循环支持,但相关证据仍然不足。11月6日,AHA 2022大会公布ECMO-CS研究结果,与早期接受保守治疗相比,在快速恶化或严重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中,立即实施ECMO治疗并未改善临床结局。

    研究纳入122名患者,其中58名被随机分配到接受立即ECMO治疗组,59名分配到早期保守治疗组。主要复合终点为30天死亡、循环骤停复苏和实施另一机械循环支持装置。

    结果显示,30天时,立即ECMO组和早期保守治疗组分别有37例和42例患者出现主要复合终点事件(HR=0.72,P=0.21)。在次要终点方面,两组的死亡率(50.0% vs. 47.5%,HR=1.11)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60.3% vs. 61.0%,P=0.941)相似,早期保守治疗组中39.0%的患者后期进行了ECMO支持。研究结果同期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


  • PROGRESSIVE-AF:初始导管消融可延缓阵发性房颤患者疾病进展

    11月7日,AHA 2022大会公布的PROGRESSIVE-AF研究结果提示,与初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可以延缓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疾病进展。


    该研究是对EARLY-AF研究的长期随访,纳入加拿大18个中心303例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接受以肺静脉电隔离为主要术式的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或标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治疗可显著延缓房颤进展,消融组与药物治疗组分别有3例和11例患者发生了研究定义的持续性房颤(HR=0.25)。初始消融治疗科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采用导管消融术的安全性也在该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研究结果同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行业心动态”主要内容



  • 近日,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在Circulation杂志发布2022年心肺复苏与急诊心血管救治建议的国际共识。


  •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美国心脏协会(AHA)在JACC杂志和Circulation杂志上发布了《2022 ACC/AHA主动脉疾病诊断和管理指南》。

  • 近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制定的《经皮机械循环辅助在复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布。

  •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谢双伦教授团队运用第三代脉冲电场房颤消融(PFA)技术,nsPFA系统,成功完成全球首例阵发性房颤nsPFA手术。

  •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团队完成中国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的介入瓣环成形系统DragonRing首次人体植入。


  • 由海南博鳌心脏研究发展中心主办,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提供学术支持的“第十一届中国复杂心律失常论坛”于11月11日~12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上海成功举办。




“每周心评论”内容概要

    

评析新观点,论说新动向。近期JAMA杂志发表的一项加拿大研究显示,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逐渐降低,但心血管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维持稳定,并没有明显的改变。该研究得出结论,尽管糖尿病依然是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但可能不再是心血管病的等危症。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小英教授和张英梅教授,进行一场内分泌科与心内科的跨学科对话。


来源:心血管远程平台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


!必读榜单.png

心血管引导.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