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11月起电子烟开始征收消费税!一文解释为什么说电子烟也不行!

2022-11-01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原创

10月25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证实,电子烟气溶胶中的特定物质会破坏心脏电传导,引起心律失常(包括期前收缩和心脏漏跳),并可能增加心房或心室颤动和心脏停搏的风险。





微信图片_20221027165552.jpg

图片来源:Nature官网

这项研究结果非常重要,为短期使用电子烟可能干扰正常心律提供了新的证据。





无巧不成书,就在研究发表当天(10月25日),我国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称,为完善消费税制度,维护税制公平统一,更好发挥消费税引导健康消费的作用,自2022年11月1日起,将电子烟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在烟税目下增设电子烟子目。


微信图片_20221027165547.jpg

图片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官网


「吸烟有害健康」是大家的共识。


于是,一个「替代品」——电子烟,通过“健康”、“无害”的标签在烟民中流行起来。


近些年电子烟使用人数不断增长,尤其是年轻人,但电子烟潜在的危害及收益却一直争论不断。关于电子烟,这些真相你需要知道↓↓↓



电子烟算不算“吸烟”


据相关资料显示,电子烟主要由盛放尼古丁溶液的烟管、蒸发装置和电池3部分组成。电子烟是一种模仿香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香烟一样的烟雾、味道和感觉。


世界卫生组织专门对电子烟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电子烟有害公共健康,它更不是戒烟手段,必须加强对其进行管制,杜绝对青少年和非吸烟者产生危害。



电子烟利大于害


根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人群吸烟率为26.6%。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每年100多万人因吸烟失去生命。


随着大家健康意识提高,戒烟也被提上日程,但多数烟民难以坚持到底,甚至有些人直接拒绝,表示:“戒烟是不可能戒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烟民打起了电子烟的主意,他们认为电子烟不涉及燃烧,使用者及周围人群也不会接触到有损健康的物质,既然戒烟难以坚持,那么电子烟自然就是优选。但电子烟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的确,电子烟无需燃烧,可规避焦油等不完全燃烧的有害产物。但电子烟中含有甲醛、乙醛、丙烯醛等有毒的醛类物质,其危害更大。



有研究显示,电子烟气溶胶的PM1.0指标值比新鲜空气高14~40倍,PM2.5值高6~86倍;尼古丁含量高10倍甚至超过100倍;乙醛含量高2~8倍;甲醛含量高20%;镍、铬等金属含量甚至比传统卷烟含量还要高。


长期吸食会令记忆力衰退、行为异常,对肺、心脑血管都会产生危害,并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也明确指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并不推荐。



除有害物质含量高外,电子烟的成瘾性以及对戒烟者的误导,尤其在年轻人中,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世卫组织也提醒,有证据显示,电子烟可能成为青少年染上吸烟恶习的一个途径。大量营销手段使电子烟吸引青少年接触尼古丁并成瘾,从而成为传统烟草吸烟者。



毁血管、伤心脑


一项发表于《放射学》上的研究指出,目前未能确认电子烟中的哪种物质可导致血流量改变,但研究结果显示,只要吸食一次电子烟,便会短暂损害血管功能;若长期吸食电子烟,血管功能更可能受永久受损,并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电子烟中添加的调味剂能够显著影响内皮细胞,增加氧化应激、降低细胞活性和生理功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中国控烟协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在《生命时报》上刊文表示,电子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迅速收缩,血压升高,导致人体产生恶心、厌食、心跳加速等症状,对心脏尤其是心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显著压力,增加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尼古丁还会对青少年、婴幼儿等大脑还在发育过程中的人群,也会造成伤害,甚至可能引发学习障碍、焦虑等问题。


控烟是最划算的药方!


电子烟并不可靠,应该趁早打消以电子烟代替戒烟的念头。


胡大一教授说道:中国45岁以下年轻人群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心血管病死亡都归于吸烟。对于不吸烟人群,尤其是女性,二手烟显著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只要在公共场所减少二手烟暴露,急性心肌梗死1年减少发作30%~40%。” 


胡大一教授补充:控烟是治病、防病最划算的药方!


科学戒烟,这么做


首先我们要了解,吸烟成瘾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成瘾的物质主要是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多巴胺,令人愉悦。


一旦尼古丁代谢完,体内多巴胺含量迅速下降,就会促使烟民不断摄取尼古丁。它的成瘾性仅次于海洛因和可卡因,而掏烟、点烟等行为不断被强化,也可能导致心理成瘾。


烟草依赖者戒烟常需依靠专业化的戒烟干预。科学数据表明,单纯依靠意志“干戒”的戒烟成功率不足3%。戒烟的过程比较长,多数人要经过10~14次尝试才可能戒烟,一年的成功率仅3%-5%。如果有专业医生的帮助,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目前戒烟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自行戒烟、参加戒烟服务、使用药物辅助戒烟等。无论你使用哪一种方法戒烟,都必须具备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并配合持之以恒的健康生活模式。






戒烟前的准备

  • 明确戒烟的原因,立下戒烟的决定,给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戒烟日期;

  • 告诉家人和朋友你的决定,获得他们的支持;

  • 给自己签订一份戒烟承诺书;

  • 在戒烟日前减少吸烟。






从戒烟日起

  • 扔掉家中、工作场所及车中的所有香烟和烟灰缸,不让别人在你家中抽烟;

  • 多喝水,上班时可在身边备上一杯水,也可以备点口香糖;

  • 改变习惯,避免经过自己平常买烟的商店;

  • 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运动;

  • 找到自己的爱好,听听歌,打打球,转移注意力;

  • 不把愁事喜事作为吸一支烟的借口;

  • 一旦戒烟,就要做到一口不吸。


中国医学论坛报综编自Nature官网、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循环杂志、生命时报、奇点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

END

推荐阅读

☞可能导致闭经的 6 个常见原因

☞一文详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 大多数女性的一生中,都曾经历过阴道感染……

☞ 长期便秘,当常规治疗药物效果不佳时,怎么办?

☞ 风团瘙痒总不断,该引起重视了!

☞ 高热惊厥的临床分型及表现


热点引导APP.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