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
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为13.7%,估算现有慢阻肺患者大约1亿。
慢阻肺的危险因素
引起慢阻肺的高危因素具有多样性特点,可分为个体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体易感因素
遗传因素
肺生长发育异常
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
年龄
低体质指数
环境因素
烟草
燃料烟雾
空气污染与职业粉尘
呼吸道感染
慢阻肺通常与机体长期暴露在有害颗粒或气体中、遗传易感性、异常炎症反应以及肺发育异常等众多因素相关,而引起慢阻肺最关键的危险因素就是吸烟,因此在谈及防治慢阻肺时,首要措施就是戒烟!
慢阻肺临床症状
慢阻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和呼吸困难。早期慢阻肺患者可没有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日益显著,通常以咳嗽、咳痰作为首发症状,而后期则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反而咳嗽不太明显。
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治疗药物
(1)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的基础一线治疗药物,通过舒张气道平滑肌扩张支气管,改善气流受限,缓解慢阻肺症状。主要有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等)、茶碱类药物。
(2)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慢阻肺患者长期单一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并不能有效缓解肺功能减退,应结合临床症状、急性加重风险、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并发症综合评估,是否选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3)祛痰药及抗氧化剂:可促进黏液溶解,有利于气道引流通畅,改善通气功能。临床常用N-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和氨溴索。
(4)免疫调节剂:采用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裂解成分生产的免疫调节剂,能有效降低慢阻肺患者CD8+细胞水平,减少炎性损伤,代表药物细菌溶解产物。
什么是吸入疗法
吸入疗法是慢阻肺一线基础治疗方法,与口服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具有起效快、疗效佳、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包括小剂量雾化吸入装置和预装式吸入装置。
小剂量雾化吸入装置注意事项
雾化姿势应当采取坐位/半卧位,避免仰卧位
雾化溶液开封后应立即使用,一般可储存在冰箱2~8℃不超过12小时
配置雾化液时需注意,部分药物不能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
雾化装置应当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保持清洁、干燥
雾化前1小时禁食,开始雾化前还应漱口,减少食物残渣影响
使用面罩吸入者雾化前需清洁脸部,雾化中应保持面罩紧贴脸部
预装式吸入装置包括定量气雾吸入装置(如万托林气雾剂),干粉吸入装置(如信必可都保、舒利迭、全再乐、欧乐欣等吸入粉雾剂),以及软雾吸入装置(如能倍乐吸入喷雾剂)。
季节对慢阻肺患者的影响
春季,气候宜人,万物苏醒,温湿气候导致细菌繁殖、霉菌增生,容易引起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加重慢阻肺症状。建议多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如瘦肉、鱼、鸡,水果蔬菜,加强锻炼;
夏季,气温升高,血流加快,血氧升高。相关研究指出气温在29℃以上时,每增加1℃,慢阻肺病人的加重率就会增加7.2%。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呼吸系统还会启动胆碱能介导途径,导致支气管收缩,呼吸困难,加重病情。
秋季,昼夜气温温差大,空气较为干燥,会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呼吸道疾病。建议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防治呼吸道感染加重慢阻肺症状。
冬季,冷空气刺激,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分泌物增加,加重慢阻肺病人的病情。相关研究指出,每日平均气温每降低1℃,平均加重率就会增加0.8%;月平均气温低于5℃时,老年慢阻肺病人的急性加重率明显升高。因此冬季应当注重保暖,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刺激作用。
来源:广医一院药师在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