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肇龙:做孩子们的“光明使者”

2018-12-19作者:外科医生资讯
小儿眼科

“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

                                    ——马太福音 6章22-23节

搜狗截图18年12月06日1101_1.png

作为小儿眼科医生,我们特别不希望的是,因为挂不上号,让早期可以治疗的轻度近视的孩子拖成高度近视,或者外地的孩子因为当地治疗跟不上,延误病情。因此,我们会尽量给孩子们加号,我也在好大夫网站上留言,挂不上号没关系,直接找肇大夫,我给加号。

我愿意一直做孩子们的“光明使者”!

❂ 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

以前的大学同学经常会问我,“你都已经取得了北京大学医学院的西医眼科博士学位,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再去读中医眼科博士?”

其实,我的母亲是一名中医医生,在我很小的时候,她没有教过我儿歌,却教我背汤歌(就是中医方剂),比如,“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近视清明远视昏,阳光不足被阴侵;定志丸用菖蒲远,朱砂人参白茯神”。虽然小时候我会背,但根本不知道所云为何,很难吸引我继续学下去。

高中时期,我读到了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人因可疑有罪被关进了监狱。坐牢期间有囚犯越狱,他就跟着几名囚犯摇着小船逃到了另一个国家。上岸后,他们发现那个村子正在流行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疟疾,死了很多人。看到这个情况,其他囚犯划着船离开了,而唯有他留了下来。原来他是一名医生。他利用他的医学知识,配置草药给当地人治疗,挽救了很多村民的生命,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后来,他的行踪被发现,他的国家要求把他引渡回去。听到这个消息,那个村庄的村民走了很远的路,到首都去游行,要求不要引渡他。因为他挽救了很多生命,这个国家拒绝把他引渡回去。而且通过重新取证,证实当年的审判是误判。这篇小说让我印象深刻。在高考报志愿时,父亲和我说:“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但一想到小时候背的乏味汤歌,当时的我就毅然决然选择了报考西医。

在医学院读书很辛苦,每一天基本上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看书、学习;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获得眼科学博士学位后,我开始从事临床工作。在临床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很多非常棘手,很多问题没办法解决。还有很多疾病虽然有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好。

这个时候,我亲历的一件小事触动了我,让我对中医的怀疑彻底打消了。一次我出差不在北京,而我夫人怀孕在家休息,不知什么原因突然高烧39.5度,我不在她身边,就让我母亲过去帮忙照顾。我印象中曾经学过抗生素会影响胎儿,所以一遍遍打电话咨询妇产科同事,如何治疗如何控制发热,但多数建议都是可以吃一点西药,但不能完全确保对胎儿的无影响。在我很纠结的时候,我接到母亲的电话,她让我放心不用担心了,她已经帮我爱人煎了生石膏水,高烧已经逐渐退了;同时还熬了其他配发的汤药,以便继续对因治疗。

抱着好奇心回京后,我静下心来和母亲展开了深度对话。母亲和我讲了中医理论的核心就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让我从小学背汤歌,是想让我了解一点中国的精粹——中医学,它是几千年临床实践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母亲说,她并没有想让我从小就必须跟随她学中医,但让我多了解一点中医,对我今后的成长和思维方式是有帮助的。她希望我能先做到博学再做到专精。

和母亲的谈话,让我反思自己,我真的可以一把手术刀走天下,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吗?我反复回想母亲所说的话,“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于是,我下决心报考中医药大学继续深造,去更深入系统地学习中医眼科学,去探索西医眼科和中医眼科如何融会贯通。

经过努力,我通过了国家统考,拜师在韦氏眼科第四代传人韦企平教授门下。韦教授的母亲是当年由总理推荐为越南领导人胡志明主席医治好眼病的中医师。我的很多师兄师姐都是从新加坡等国外慕名报考韦教授的研究生。感谢韦老师为我开启了一扇独特的中医眼科的大门,让我多了一双在医学科学中自由翱翔翅膀。当西医不能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时,中医独有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为我开拓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解决途径,丰富了我的临床治疗手段。

很感谢这么多年的西医学习让我积累了系统而扎实的临床功底,尤其是北医老专家郭静秋教授对我的亲自带教指导让我获益匪浅。在跟随韦教授学了中医眼科后,我还是觉得自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有很多知识和能力有待学习和提高。当我去看望眼科界的老前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老专家刘家琦教授时,90多岁的刘教授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向我介绍她当年求学的过程,激发了我去海外求学的想法。通过国家公派留学考试和面试,我申请到美国非常著名的眼科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威尔玛眼科中心继续深造。在美国工作期间,我不仅在实验室学习先进的研究技术,还观摩临床工作,在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与美国同行讨论学习,了解更先进的经验和理念,让我的视野和思路更加开阔。

从大学,到博士阶段,再到美国做博士后研究,这些人生经历非常宝贵,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能体会我母亲说的那句“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把西医和中医融会贯通,把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有机地整合,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心系患者,我就有信心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健康中国2030,控制近视达标,需要“治未病”

我的临床专业是眼肌专业,主要是成人斜弱视和儿童眼科,这个近几年比较火的专业,也曾经经历了非常冷僻的时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眼科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是我国第一个小儿眼科,也是卫健委全国弱视斜视防治指导中心。

其实,国际医学分科早已有小儿眼科,但我国当时在医学分科方面还比较薄弱。通过老一辈眼科专家的不懈努力,终于把我国的医学分科重新建立起来,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小儿眼科。

我国小儿眼科成立之初,在专业方面就坚持与国际接轨。经过40多年发展,整个学科可以说已经非常完善,国家对这个专业也越来越重视,从国家层面颁布了很多重视儿童眼睛健康发育问题的指导性文件。比如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特别提出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近期,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实现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近年来,儿童近视问题已经引起眼科各个专科的注意,很多知名教授都通过各种途径普及儿童近视防治方面的知识,强调近视的危害。在我从医经历中,有很多非常成功的病例,轻度近视的孩子,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方法,能够让他们尽量不戴眼镜,或者比较晚戴上眼镜,较好地控制近视的发展。当然,也有些很遗憾的病例。

在儿童近视预防及控制方面,家长的重视程度至关重要。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近视不够重视,不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时在门诊我们发现孩子近视了,一验光就三四百度,家长完全不能接受。因此,儿童近视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和早控制,在25度、50度的时候就要引起重视,积极干预,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人眼的发育过程是一个从远视到正视再到近视的过程,理想状态下,儿童的视力从远视逐渐正视化,到18岁成年正好达到正视。但现在的孩子往往5、6岁的时候就已经达到18岁的程度,眼轴已经跟成人一样。这样再进一步发展肯定要近视,并且会逐年加深。发生近视年纪越小,发现近视时度数越深,越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因此,我们建议给每个孩子建立视光档案,从3岁开始记录屈光变化情况。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筛查机制,要求孩子入幼儿园的时候进行入园体检,进行屈光筛查,对有问题的孩子建议到专科去进一步检查。现在北京东、西城和海淀区实施得比较好,其他城区相对差些,北京以外的地区还没有开展。但我相信,随着国家对近视问题的日益重视,逐级向下推进,未来会越来越好。

有一个病例让我特别难以忘记。那是一个小姑娘,今年9岁,长得特别漂亮。她爸爸妈妈特别重视对她的培养,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她进行早期教育,弹琴、唱歌、学外语,导致她的用眼负担比较重。很小的时候她就出现了轻度近视。但是,她没有及时就医,近视加深得比较快。每年涨一两百度,涨得非常快。到来我们这里就医的时候,她的近视程度已经比较深。我们建议用角膜塑形镜来控制近视,同时应用阿托品辅助治疗。

但是家长对她的近视认识不足,没有坚持治疗。过了一段时间她回来复查,仅仅3、4个月时间,近视又涨了100度,已经600多度了。这个时候家长想让她接受角膜塑形镜治疗,但是已经错过了最佳佩戴时间,只能用普通眼镜来矫正了。

即使这样,她的家长对她的用眼情况还是没有特别注意,也怕耽误了孩子的兴趣发展,所以还是继续高强度用眼。

半年前寒假的时候她来检查,近视已经有700多度了。这次暑假来复查,我们突然发现,她有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了。高度近视,视力又突然下降,我们高度怀疑是不是出现了高度近视的眼底病变。于是我们赶紧给她做了B超。从B超上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整个视网膜出现了脱落。

入院后我们了解到,事实上她看不清东西已经有3个月左右了,但是因为另外一只眼睛能看见,所以家里也没有重视,于是那只眼睛就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视网膜脱落。最初可能脱落的范围很小,但由于很长时间没有就医,逐渐发展成严重的全视网膜脱落。她这只眼睛的视力非常差,也就有光感,基本上连人都看不见了。我们给她做了手术,但由于病变比较严重,视力恢复起来也比较困难。这个病例充分说明,在近视的重视和防治方面,目前家长们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急需加强对家长的科普宣教。

还有一个病人也很特别,是我的一个老病人,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小姑娘,今年12岁了,因为父母都是高度近视,她从3、4岁开始就近视了,现在已经800多度了。每年一开学,她就来找我,来干什么?开免体证明。因为高度近视,她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每次看到她,我都挺痛心的。好好一个孩子,因为高度近视,不能像正常小朋友一样去运动,失去了很多乐趣,也限制了她个人兴趣的发展。

所以,近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家长和医生一起配合,做好近视的预防和控制。

当前我国近视患者比较多,遗传因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接受各种早期教育,极大地增加了用眼负担;城市里高楼林立,放眼望去视野里都是高墙,远距离用眼减少;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社交、学习、娱乐都依赖这些电子产品,不仅仅是儿童,成人用眼负担也大大增加。过去我们认为成年后近视就不会再进展,但现在新发现很多成人近视,很多近视患者成年后近视程度也会加深,都与用眼负担过大有关。目前,近视问题甚至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近视是一种致盲性疾病,如果不能控制进展,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将会出现眼底病变,甚至很多中度近视,也可能会出现眼底病变,引起失明。因此,控制近视,尤其是控制下一代甚至下几代的近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尽早进行干预。

❂ 弱视和斜视,要从娃娃抓起,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我的专业除了近视之外,还有弱视。弱视是一种什么疾病?就是戴上眼镜之后,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弱视有一个特点,它是发育过程当中的疾病,如果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大部分弱视都能恢复正常。如果不能够及时治疗,往往视力就会很差。

在北京,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龄期间视力检查机制,很多弱视很早就被发现了, 3岁、4岁甚至更早,有的2岁就被发现,这个时候及时给予治疗,大部分孩子都能恢复正常。但是,当我到外地一些医院去出诊、去讲课,会碰到很多弱视患者,觉得非常痛心,为什么?因为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重视程度、检查手段也比较薄弱,很多弱视没有被早期发现。当我们看到的时候已经十一二岁,已经错过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2到4岁这个阶段对治疗是最敏感的,通过治疗视力很快就能恢复。如果到了十一二岁,往往治疗起来效果就非常差,很难治愈。

今年有一个特别典型的小患者,12岁了,来看弱视,一只眼睛是1.0,另外一只眼睛只有0.01。可能好些人没有概念,国际上对“盲”的定义是0.05,就是说他的视力比盲人的视力还要低五倍,才0.01的视力,是非常差的。弱视如果早期治疗,大部分都能恢复正常。而且弱视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疾病。没有很好的视力,很多工作都不能从事,影响个人的就业,甚至影响整个人生。

我从事的工作还有一部分是斜视,斜视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据统计,在正常人群中,有20%会出现斜视。斜视也是一个需要尽早治疗的疾病。斜视会影响双眼功能发育,引起视力下降,还会引起双眼立体视觉功能的丧失。立体视觉指的是双眼一起用的能力,我们看3D电影,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电影里的场景,这种立体的状态,斜视患者是感受不到的。此外,斜视还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有个年轻的斜视患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来就诊的时候26岁,因为斜视,他的头总是向一侧歪,眼睛斜着。这对他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上学的时候被同学笑话,就业的时候特别没有自信,也影响到他的工作。我们给他做了手术,效果非常好,眼睛正了,头也正了。但是,手术之后他几乎天天来找我,老是觉得眼睛不正。我每次都告诉他,你的眼睛很正,头也正了,我给他录像,让他在镜子里去照。通过我们的解释,他慢慢地就来得少了,后来就不来了。

这就是特别典型的斜视对患者双眼、外观和心理的影响。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病例,是我们北大的一个研究生,当初以当地状元的身份考入北大。他也是斜视,但是他不歪头,是比较轻度的斜视。可就是这个轻度的斜视,给他造成了严重的视疲劳,简直没办法用眼,而研究生阶段用眼是非常多的,要查阅大量文献,写论文。他天天来找我。我们采取了很多方法,比如,配三棱镜眼镜等等,都没有改善他的症状。最后,他不得不休学一年去治疗眼睛。后来,我们也给他做了一个小手术, 10来分钟就完成了。做完手术之后,他的双眼功能就明显改善了,后来顺利毕业,现在在一家非常好的公司上班,已经结婚生子了。

我们在临床中还碰到很多儿童斜视患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外地来的7岁的小姑娘,有比较严重的斜视。我跟家长说必须手术,不手术会影响视力的发育。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家长不敢让她做手术。有时候孩子家长还会征求家里老人的意见,老人也没有专业知识,尤其从比较偏远地方来的患者,相对信息比较闭塞,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就会对手术有抗拒和抵触。过了一年多,小姑娘来复查,斜视的眼睛视力下降比较多,从0.6左右降到了0.2。后来,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同意手术。手术之后,她的视力很快就提高了。

❂ 两位“领路人”,让我成为孩子们的“光明使者”

我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小儿眼科专业呢?说起来是受到两位老专家的影响,一位是郭静秋教授,还有一位是刘家琦教授。这两位老师可以说对我的职业选择影响非常大。

众所周知,小儿眼科是眼科里最穷的科室,大家都不愿意干这个专业,因此,小儿眼科医生非常少,很多医院甚至没有小儿眼科这个专业。起初,我也觉得这个专业不是特别好,但是两位老教授给我绘制了一个特别宏伟的“蓝图”。通过他们的讲解,我意识到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是一个尚未开发的领域,它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的东西,而且和很多学科有交叉,例如,在立体视觉方面跟神经研究有交叉,配镜和屈光问题跟视光学的一些研究有交叉,所以它可以说是一个交叉学科。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特别值得去大干一场的领域。这两位老先生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的“领路人”。

郭老师和刘教授可以说是我国儿童眼科的奠基人,那个时候,为了培养中国自己的儿童眼科团队梯队,我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每年举办小儿眼科学习班,每届学习班都有全国各地的好几十位眼科骨干参加,教室里座无虚席。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尽管每年的学习班培养了很多小儿眼科人才,但是小儿眼科在国内的开展并不顺利,很多医生放弃了这个专业。小儿眼科可以说到了“一号难求”的境地,尤其是到了寒暑假,很多患者都挂不上号。

就像前面提到的,无论是儿童近视、弱视还是斜视,都需要早发现、早控制。作为小儿眼科医生,我们特别不希望的是,因为挂不上号,让早期可以治疗的轻度近视的孩子拖成高度近视,或者外地的孩子因为当地治疗跟不上,延误病情。因此,我们会尽量给孩子们加号,我也在好大夫网站上留言,挂不上号没关系,直接找肇大夫,我给加号。我争取尽我所能,让所有病人都能得到最好的最专业的治疗。目前,随着国家的重视,小儿眼科开始有“回暖”趋势,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

我愿意一直做孩子们的“光明使者”!

(肇龙口述,李妍采写)

890414267_副本.jpg

肇龙,卫健委全国弱视斜视防治指导中心、北京大学儿童视觉发育中心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眼科学博士学位;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中医眼科学博士学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Wilmer眼科中心博士后,是一位具有西医中医眼科学双博士学位的小儿眼科专家。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眼科学习题集》编委。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杂志、中华检验等多家专业学术刊物通讯编委及审稿专家。

从事近视控制临床科研工作20年,擅长各种类型近视不同阶段的控制;从整体观念诊断治疗弱视;擅长各种斜视的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擅长各种儿童眼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疲劳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各类屈光不正的矫正及其他眼病。

肇龙医生斜弱视、近视与小儿眼科课堂已经开课啦!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壹生”服务号,回复“小儿眼科”即可观看。


698446757.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