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3CGOG | 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精准转化医学专场精彩回顾

2023-06-10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非原创

2023cgog kv16-91.png


2023CGOG | 精准转化医学分会场


2023年6月9日,第13届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年会(CGOG)首日线下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本场大会以精准转化医学为主题,邀请了多位涵盖肿瘤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转化研究的各领域学术领军专家出席现场会议,同时大会开放线上直播,实时播送现场盛况,线上观看人次超10万。



大会伊始,大会主席沈琳教授和钦伦秀教授分别致辞。首先沈琳教授代表主办方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同道表示感谢。本场精准转化医学分会场主要聚焦于肿瘤精准转化医学的最新前沿进展、临床实践困境与未来探索方向。希望大家能借此机会热烈参与会议讨论,临床与基础研究密切结合,碰撞出一些学术火花,相信大家一定会从此次大会精彩汇报中有所收获和启示。



随后,钦伦秀教授发表致辞,特别感谢沈琳教授团队的邀请,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同道出席本次盛会。希望借本次大会搭建的桥梁,能促进大家互相的交流学习,促进行业共同发展。


在钦教授主持下,会议开始了第一环节的精彩报告。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陈早早教授基于器官芯片技术在药物筛选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为主题,以新药研发目前面临的困境、精准医疗和现有传统模型现有的痛点、器官芯片发展背景、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场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汇报。



清华大学古槿教授围绕空间组学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汇报。展示了近年来空间组学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所带来的重大突破,并提出目前空间组学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应用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希望未来空间多组学技术能够发展得更成熟和完善,推动肿瘤免疫疗法和精准治疗的突破性发展。



第一环节的专家讨论部分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鲁智豪教授主持。此次讨论嘉宾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忠武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陈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车晓芳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杨教授、广东省类器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坚强教授。



讨论环节中,几位教授围绕单细胞空间多组学技术如何实现精准人群的筛选和个体化治疗、空间转录组和器官芯片技术未来如何降低成本及提高技术的可行性、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学和器官芯片技术如何结合代谢组学/表观组学/微生物组学等信息来实现肿瘤微环境的全面探索以及未来如何真正应用到临床实践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会议第二环节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锦飞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智教授主持。


在陈教授主持下,会议开始了第二环节的精彩报告。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魏嘉教授以肿瘤新抗原的筛选和制备策略为主题进行本次会议报告。魏教授展示了肿瘤疫苗的作用机制及其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并表示以mRNA疫苗为代表的肿瘤疫苗在许多I期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此外,新型纳米疫苗在一些临床前研究中也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期望未来肿瘤疫苗能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丁琛教授针对目前蛋白组学检测在肿瘤学领域的应用现状与研究瓶颈进行了详细汇报,重点围绕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面临的四大难点及解决办法逐一进行了介绍,最后丁教授表示,未来需要进一步建设国际领先的分子表型蛋白质组平台进而实现肿瘤的精准诊疗。



此环节的讨论嘉宾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晰程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花芳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穆婧教授、深圳市新合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王弈教授和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孙爱华教授就肿瘤疫苗目前的前景和未来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能性、如何利用蛋白组学平台筛选治疗靶点、蛋白组学技术目前面临的难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肿瘤疫苗的发展和蛋白组学技术如何结合临床问题并真正落地于临床转化应用等问题发表了独特的想法与见解。



会议最后环节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魏嘉教授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高静教授主持在魏教授主持下,会议开始了最后环节的精彩报告。



深圳湾实验室张雷教授围绕“如何通过单细胞组学分析技术来剖析肿瘤免疫微环境及治疗机制”展开汇报。张教授根据其团队近年来完成的多项肿瘤微环境方面的前沿成果,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动态过程与免疫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展望了未来如何通过单细胞分析挖掘新的免疫靶点与治疗新策略,助力实现肿瘤精准免疫治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章程教授进行了“肿瘤临床前研究平台的建设及应用”为主题的精彩汇报。章教授汇报了其团队经过多年的积累,搭建了系统化地从临床前到临床的转化研究平台,提出搭建完善的临床前研究平台能够推动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新模式,显著延长消化道肿瘤患者生存。也期待通过多方合作,推动医研产业发展,提高患者获益。



讨论环节部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维敏教授、北京大学邓觅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杜长征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小娟教授基于肿瘤单细胞组学如何解析肿瘤微环境互作关系、临床前研究平台设计的必要性、如何完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链条式平台的建立、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密切协作关系对于实现精准医学的关键作用和生物样本库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与展望。



最后,高静教授对本场会议进行了简单总结:各位专家在本场会议中基于各领域前沿进展探讨目前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会议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浅。希望通过交流,临床与基础研究密切结合,产出有价值的成果。


撰稿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禚娜

审稿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陈杨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