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儒亮时评】慢病,是很漫长,但推进慢病管理,不能慢,要有紧迫感,这其中,慢病人数多,治疗不能停,影响波及面大,就是重要原因。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21-10-17
新京报讯(记者 张秀兰)在10月16日-17日举行的“中国慢病管理+高峰论坛”期间,《县域医疗机构能力现状分析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当前县域慢病管理工作进展尚不理想,加快补足慢病管理方面的短板等成为未来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点任务。
公开数据显示,慢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近70%,导致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6.6%。“慢病协同体项目”于2020年10月启动,立足于基层,着眼于慢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随访”五个维度,逐步形成涵盖所有主要慢病病种管理的可循环生态环境。项目对24个省632家县级医院慢病管理现状开展调研,并发布《县域医疗机构慢病管理能力现状分析报告》。
从调查结果来看,参与调查的533家医院中,超过半数(64.73%)尚未加入县域慢病管理中心,已加入的188家牵头医院中,虽然多数已在医院内设置慢病管理中心、慢病管理相关制度、慢病管理培训计划,表示会对医院慢病管理培训内容进行考核、开展质量控制管理,但仍有相当比例(30%以上)的医院未能做好上述工作。报告指出,加强体系、制度与能力建设,加快补足慢病管理方面的短板成为未来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点任务。
“强基本、强基层,离不开最贴近基层的家庭医生。开展以‘家庭医生’为主的慢病管理,构建县域专科医生与家庭医生的协作体系,积极探索县域慢病协同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将很大程度改善县域慢病管理情况。”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长、慢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项目执委会主任孔灵芝表示:“慢病协同体项目将积极探索以医防协同为核心的全科家庭医生与县医院专科医生分工合作机制与协作流程,逐步形成适于县域实际情况的家庭医生规范化管理体系。”
校对 杨许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