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霍本刚
腹膜透析的非感染并发症包括膜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如导管移位、导管堵塞等导致的腹透管功能障碍,浅cuff外露,钛接头及短管脱落等;腹内压增高相关并发症,如疝、胸腹瘘、腹透液渗漏等;糖、脂代谢异常;营养不良、心血管并发症、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等并发症等。
本文主要介绍膜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及腹内压增高相关并发症。
腹膜透析导管移位是指导管头上翘,漂移出真骨盆,进入上腹部。多发生在置管1~2周内,立位腹平片检查显示腹膜透析管移位(不在真骨盆)。临床表现为腹膜透析液单向引流障碍。腹膜透析流出液量减少、流速减慢或停止。
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预防:术前排空膀胱、根据导管类型选择恰当的置管位置、置管时避免避开网膜,将腹透管末端置入盆腔、导管引出时皮下隧道方向正确;术后避免肠蠕动异常及腹腔压力过高,可积极治疗慢性肠炎,及时纠正肠道功能紊乱,多食蔬菜,多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导致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如长时间下蹲或剧烈咳嗽、喷嚏,避免电解质紊乱导致肠蠕动异常,避免反复牵拉腹膜透析导管等。
如发生腹膜透析导管移位,导管移位未影响腹透液引流,可暂不处理,继续观察。也可根据患者情况使用轻泻剂,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排尿;适当增加活动等方法促进导管归位。还可以通过手法复位使腹透管回位。手法复位时患者卧位,放松腹肌,根据腹透管在腹腔的位置设置手法复位的路径,由轻到重通过按、压、振、揉等手法使腹透管回位。手法复位仅对部分无网膜包裹的腹透管移位有效。若无效,需重新手术进行导管复位。
腹膜透析导管可因血块、纤维蛋白凝块、脂肪球阻塞,也可因大网膜包裹、腹膜粘连等堵塞,或导管受压扭曲导致引流障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膜透析液单向或双向引流障碍。堵管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堵管的部位。如腹膜透析导管管腔堵塞,腹膜透析液灌入和流出时均不通畅;如为侧孔堵塞,腹膜透析液灌入时不受限制,而流出时始终不通畅;如为网膜包裹,灌入时速度减慢,同时可伴局部疼痛,疼痛严重程度与包裹程度相关。
主要预防方法包括避免腹膜透析导管移位,如有血性腹水,可在腹膜透析液或腹膜透析导管内加入含肝素盐水,避免血凝块阻塞。
治疗上可采取0.9% 盐水 50~60ml 快速、加压推入腹膜透析导管。如果怀疑纤维素或血块堵塞导管,使用尿激酶封管。如尿激酶1万~2万 U加入生理盐水5~10 ml推入腹膜透析导管中。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处理。如网膜较长,可进行网膜悬吊术或适当切除部分网膜。如果是导管扭转所致,多发现在术中腹膜透析导管从隧道引出时发生扭转。调整隧道中腹膜透析导管的角度和方向。
临床表现为腹壁局部膨隆,当腹膜透析液放入时,局部膨隆更明显。根据突出部位的不同,分为脐疝、切口疝、腹股沟疝、管周疝等。
术前询问相关病史并做详细体检。如有疝,应在置管手术前加以修补。手术时选旁正中切口并严密缝合前鞘。术后应避免长时间做咳嗽、负重、屏气等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避免大容量腹膜透析液留置腹腔,除非病情必需。
疝一般需要外科手术修补。如果疝不能回纳或有疼痛,考虑嵌顿疝,需急诊手术。外科修补后,尽可能降低腹腔内压以促进愈合。如果患者有较好的残余肾功能,可以酌情暂时停止透析2~4周,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尿毒症症状和有无高血钾、酸中毒。如需要透析,应取卧位,在2~4周内低剂量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或间歇性腹膜透析(IPD),以减少留腹容量:有条件时可行自动化腹膜透析(APD)。如果患者太虚弱无法手术或拒绝手术,给予疝气带或腰带束腹并限制活动,无效并严重影响腹膜透析时可改行血液透析或者肾移植。
主要因膈肌缺损,腹透后腹腔内压力增加使腹透液进入胸腔导致。胸腹瘘绝大多数出现在右侧,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到严重的胸闷、气短均可发生。使用高渗透析液会增加腹内压从而使症状加重。美兰试验阳性。穿刺引流的胸腔液体葡萄糖浓度远高于血糖浓度,其他呈漏出液特点。
发生胸腹瘘,如影响呼吸,应暂停腹膜透析,必要时行胸腔穿刺引流液体。有条件时可手术修补膈肌或使胸腔闭塞(胸膜固定术)。极少数情况下,透析液本身作为一种刺激物,引起胸膜粘连固定,患者在1~2周后可恢复腹膜透析。腹内压较低的腹膜透析(卧位、低容量)可避免复发。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改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腹膜透析液通过未闭的鞘突到达睾丸鞘膜,引起鞘膜积液,也可以穿过睾丸鞘膜引起阴囊壁水肿。腹膜透析液也可通过腹壁的缺失,沿着腹壁前方下行引起包皮和阴囊的水肿。主要表现为腹膜透析液注入后出现会阴部疼痛伴肿胀。通过腹部 CT 检查明确诊断。
对于会阴部水肿可通过暂停腹膜透析,卧床并抬高患处进行处理,根据情况手术缝合缺失部位。如果必须透析,可改为临时血透或采用低剂量 CCPD 卧床透析。
问:出现腹透液引流障碍后该怎样进行处理?
答:首先询问患者有无便秘、平时活动情况、腹膜透析治疗情况、腹膜透析液性状等,判断患者引流障碍是单向引流障碍还是双向引流障碍。双向引流障碍主要是腹膜透析管堵塞导致的,单向引流障碍主要是腹膜透析管移位导致。其次可检查患者外接短管是否有异常、腹膜透析管皮下隧道段是否有打折等,并行腹部立位片了解腹膜透析管尖端位置。通过以上方法一般可初步判断是腹膜透析管移位导致的引流障碍还是腹膜透析管堵塞导致的引流障碍。接下来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治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