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慢病管理·大师同行】沈正、周浩教授:个体化精准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曲美他嗪优化心肌代谢疗效确切

2022-08-16作者:Medical Editor-G资讯
原创 稳定型心绞痛


01

高考注意事项

资讯插图.jpg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号召,助力我国慢病管理事业发展,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启动“慢病管理 大师同行——大师说·慢病综合管理专家访谈”。项目聚焦临床常见慢性疾病,围绕疾病的诊断、治疗、随访等全程管理,邀请领域内知名专家进行访谈,分享诊疗经验,探讨临床难点,以提升临床医生慢病管理能力,提升我国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获益。


本期邀请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沈正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浩教授,介绍我国稳定型心绞痛管理现状。现整理采访精粹,以飨读者。


寒冷f.png


沈 正 教授

医学博士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生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介入诊疗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贵州联盟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联络与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
贵州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常委
贵州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
擅长冠心病介入诊疗,特别是腔内影像旋磨辅助下CHIP治疗
在北图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SCI五篇,累计影响因子27.6分


三十.png


周 浩 教授

医学博士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

日本札幌心血管病中心学习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心血管病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冠脉介入学组副组长

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国家卫健委冠心病介入导师

亚洲心脏病学会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心衰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介入委员会理事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血管内科专委会委员

温州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介入学组委员





优化心肌能量代谢

早期使用曲美他嗪实现多重获益


01

日常诊疗中,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占比大概多少?心绞痛控制情况如何?


沈正教授日常接诊中有约1/3的患者为稳定性心绞痛。其中除了能明确从症状确诊的患者之外,对于经过冠脉造影检查无需安装支架,但有胸痛症状的这部分患者,也纳入到稳定性心绞痛的范畴。对于这类患者的管理,除了血运重建之外,药物治疗管理也非常重要。


周浩教授日常诊疗中稳定心绞痛占比为50%-60%,其中部分患者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支架植入后转变成稳定性心绞痛。这部分患者在接受血运重建后可能依旧存在心绞痛的症状,发作的次数多与活动相关。


02

心绞痛发作频繁,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有无服用心肌代谢类药物,为什么?


沈正教授根据心绞痛诊疗的相关指南,临床中首先应明确患者是不是稳定性心绞痛,需要根据危险因素设置干预节点,并且血糖、血脂等问题也需要同时干预。如果通过药物治疗,危险因素也达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患者的症状还是持续存在,考虑在调整危险因素的同时,加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


周浩教授对于心绞痛发作频繁的患者,需要建立供需平衡能量代谢。可根据患者状况选择不同手段进行控制,如通过血运重建增加供血,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减少心肌氧耗量,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及心率,曲美他嗪改善微循环并优化能量代谢。


03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指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为: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预防危险事件。临床中常用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有哪些?不同类型药物各有何特点?


沈正教授尼可地尔、曲美他嗪、伊伐布雷定、硝酸酯类药物等,都可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硝酸酯类药物是临床中常用的药物,但其对于微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缺血症状的改善效果非常有限;曲美他嗪同样也是缓解心绞痛的传统药物,其可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抑制脂肪酸的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的氧,可以产生更多的ATP,从根源上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


周浩教授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硝酸酯类有助于血管扩张,从而增加供血;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血压、减慢心律,减少心肌氧耗量;钙离子阻滞剂(CCB)能够抑制心肌收缩,缓解冠状静脉痉挛;尼可地尔可以改善微循环;曲美他嗪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


04

硝酸酯类药物是首选抗心肌缺血的血管扩张剂,在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心绞痛控制不佳的情况下,您考虑加用哪类药物,为什么?


沈正教授心绞痛临床治疗用药的选择有很多,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等都能显著减慢心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由于硝酸酯类药物对微血管扩张无效,如果服用后控制不佳,可以考虑联合曲美他嗪,增加冠脉及外周循环血流量,促进心肌代谢及心肌能量的产生,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


周浩教授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心绞痛控制不佳时,应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从不同角度考虑治疗策略的调整。可以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伊伐布雷定控制心率,或应用尼可地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或选择曲美他嗪改善心肌代谢。


05

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您通常在疾病的哪一阶段为其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为什么?


沈正教授对于微循环障碍所引起的心绞痛患者,建议在最初的治疗就应用曲美他嗪在内的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从而能够在治疗之初就能改善症状,获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心绞痛是多因素的作用共同引起的,应该在治疗早期多管齐下,才能实现多重获益。


周浩教授心肌缺血最初发生的时候,已经对心肌的代谢产生影响,因此对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推荐在治疗早期就使用曲美他嗪来改善心肌代谢,且曲美他嗪副作用小,临床中长时间应用较为安全。


06

指南建议根据患者的并发症和耐受性合理选择适宜药物,您认为哪类患者适合口服曲美他嗪治疗?


沈正教授对于使用β受体阻滞剂、CCB及长效硝酸酯类药物无法耐受或心绞痛症状控制不佳时,可以考虑使用曲美他嗪。曲美他嗪在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之中被推荐为一线用药,其证据级别也从2b提升至2a,这充分表明曲美他嗪对于缓解患者缺血症状,有独特的治疗作用。


周浩教授对于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硝酸酯类药物心绞痛控制不良的患者,可以考虑服用曲美他嗪治疗。


07

若患者在口服曲美他嗪的情况下心绞痛症状控制良好,想要停药,您是否建议患者停用曲美他嗪,为什么?什么样的患者不建议停药?


沈正教授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以微循环障碍为主要原因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建议停用曲美他嗪。因为曲美他嗪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从长远看可以减少临床事件发生的风险。


周浩教授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绞痛可以持续改善心肌缺血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患者可坚持服用,但对于服用曲美他嗪时胃肠道症状较重的患者需考虑停药。


08

心肌代谢类药物包括维生素C、辅酶A、辅酶Q10、1,6二磷酸果糖、曲美他嗪、雷诺嗪、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等,您认为曲美他嗪与其他心肌代谢类药物的优势有哪些?


沈正教授较其他心肌代谢类药物,曲美他嗪的优势有:①不易发生耐药,②患者服用后头痛发生的比例较低,③患者的依从性好,④药型小,便于吞服,方便携带,⑤缓释剂型,患者漏服一次不会影响疗效。


周浩教授曲美他嗪能够优化心肌代谢、提高心肌代谢的效率,在缓解心肌缺血方面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充分,优势明显。


09

曲美他嗪具有作用机制独特、疗效显著、临床证据充分等特点,您在临床中使用曲美他嗪的感受如何?


沈正教授作为医生,在临床中应用曲美他嗪的最主要的感受有:①服用后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②可以减少临床事件发生率,③指南推荐循证充分,④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非常高。


周浩教授曲美他嗪长时间应用于临床实践,且治疗效果肯定,目前唯一缺陷是要每日三次服药,应用长效剂型患者的依从性会更好,治疗效率会更高。


10

在《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的引领下,我国仿制药物的研究发展在不断进步。您认为原研药品与仿制药品的用户群体有不同吗?您认为原研药品更适合哪类患者?什么样的患者不适合更换药品?


沈正教授原研药有着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南的推荐也正是基于原研药的临床研究数据。仿制药虽通过了一致性评价,但期望后续能够有相关临床研究和证据,给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直观的疗效和安全性信息。


周浩教授仿制药与原研药在制药理论上差异并不明显,并且通过了国家的一致性评价,但每个患者对不同药物的反应并不相同,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





全社会共同参与慢病防治

医患携手推进规范化诊疗


01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慢性病防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对于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我们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沈正教授推进慢性病的防治,一是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提高运动耐量等;二是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尽早地干预,如血压、血糖、血脂等;三是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确诊,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措施,才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对于患者而言,应相信专业医疗机构的专科医生所提供的治疗建议,减少抵触情绪,与医生携手对慢性疾病进行规范诊疗,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周浩教授首先要从根源着手解决问题,开展慢性病的一级预防,如预防心血管疾病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其次,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多维度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升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此外,希望政府提高心血管防治的临床科研投入,更有效地推进慢病防治这一社会系统工程。


02

《健康中国行动2021年工作要点》中要求推动落实的重点工作包括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探索推广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和服务模式。您认为哪些是心血管高危人群?需要进行的早期筛查包括哪些项目?


沈正教授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以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的人群,高龄老人、女性、体重较轻的人群,都属于冠心病的高发人群,需要进行早期的筛查。加强对其危险因素的管理,明确是否存在血管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从而接受专业(包括药物治疗)治疗措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周浩教授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史和家族史的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全面体检,除了常规的血压、血糖、血脂监测外,还需要通过心电图、B超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审批编号:VSMKT202208010014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