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欢迎来到本次培训——“领航计划”质控培训·7天全面掌握食管癌最新内镜诊断要点
国家消化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副主任王洛伟教授牵头,围绕食管癌的内镜诊断要点,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精选7大讲题,从基础分型、内镜表现到病理诊断,助力消化科医生在知识体系和实战技能上实现全面提升。
每天阅读5分钟,助您打牢基本功!
作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 焦云飞 王洛伟
食管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而我国是食管癌负担最重的国家。我国患者特征为男性、农村人群、老年人群高发,并存在显著地域差异。食管癌确诊时晚期比例高,近年来,我国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虽有提升,但改善缓慢。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包括烟酒、肥胖、不良饮食、口腔卫生等,控烟限酒、改善饮食和注意卫生是核心预防策略。
根据《WHO肿瘤分类第五版,消化系统肿瘤》(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5th Edition,Digestive System Tumours),食管癌可分为鳞状细胞癌、食管和食管胃交界处腺癌、腺样囊性癌、腺鳞癌和黏液表皮样癌、未分化癌、神经内分泌肿瘤6种组织学分型。全球范围内,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是最常见的亚型。
两种常见分型的食管癌具有不同的起源组织和分子特征,分布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ESCC一般起源于上皮细胞,占全部食管癌病例的84.8%,发病率在东非、东亚和中南亚地区最高;EAC起源于食管下部的腺体细胞,占比14.2%,在北美、北欧和西欧、大洋洲地区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已经超过ESCC占据主导地位。
全国范围内,约有65.4%的食管癌患者经过组织形态学证实,其中ESCC是最常见的亚型,占全部病例的85.8%,其次是EAC(11.0%)和其他类型(3.2%)。ESCC和EAC在我国不同性别人群中分布相似,男性中分别占比85.8%和11.2%,女性中占比84.9%和11.7%;两者在城市和农村人群中分布存在差异,ESCC在农村地区略为流行(89.6% vs 86.7%),而EAC在城市地区较流行(13.3% vs 10.4%)。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2022年GLOBOCAN统计报告,全球新增食管癌病例51.1万例,在癌症发病率中排第十一位;新增死亡44.5万例,在癌症死亡率中排第七位。
我国是全世界食管癌疾病负担最沉重的国家:2022年肿瘤登记数据显示,食管癌年发病22.40万例(粗发病率15.87/10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7位),占全球新增病例的43.8%;年死亡18.75万例(粗死亡率13.28/10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5位),占全球死亡病例的42.1%。
近三十年来,虽然我国食管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发病人数并未明显下降,甚至有研究预测,未来十余年我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将显著增加。因此,食管癌依然是我国全民健康的重大威胁,依然是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
具体而言,我国男性食管癌新发和死亡病例数量约为女性的3倍,农村地区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城市的2倍。从年龄来看,发病率在40岁之前较低,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85~8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平均死亡年龄由2008年的68.46岁增长到2021年的72.45岁。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地区差异性显著,高发区与周边的相对低发区形成鲜明对比,构成我国食管癌最典型的流行病学特征。
食管癌的主要高发区包括:
华北太行山高发区:在我国范围最大、发病最多,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地带,典型高发现场包括河南林县、河北磁县、山西阳城,延伸至山东中西部(如肥城);
秦岭东高发区:主要位于陕西、河南、湖北交界地带;
鄂豫皖大别山高发区:主要位于河南、湖北、安徽交界地区;
川北高发区:典型高发现场包括盐亭、阆中等;
闽粤高发区:主要位于福建南部沿海地区、广东潮汕地区;
苏北高发区:主要位于淮安、扬中、盐城等地;
此外,部分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亦呈现散在高发:如内蒙古通辽、新疆伊犁、甘肃武威等。我国食管癌死亡的地域分布差异与发病相似。
食管癌恶性程度高、疾病进展快,凸显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基于多国的数据分析表明,44.9%~69.4%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经为晚期阶段(Stages III–IV或Regional/Distant),仅有少部分患者实现早期诊断。IARC数据显示,2012-2014年部分欧美国家确诊时处于不同临床分期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差异显著,如表1所示。
表1.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标准化3年生存率
我国食管癌的年龄标准化5年相对生存率由2003-2005年的20.9%(恶性程度在所有肿瘤中排名第8位;其中男性为25.2%,女性为38.3%)增高至2019-2021年的27.9%(恶性程度排名第4位;其中男性为25.2%,女性为38.3%),虽然有所提升,但相较其他肿瘤而言,改善十分缓慢。
ESCC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过量饮酒、吸烟、特定营养缺乏、贲门失弛缓症、特定的饮食习惯(如热烫饮食、腌制饮食、辛辣饮食、油炸饮食、高盐饮食、霉变饮食、硬质饮食、快速进食和不规律饮食等)以及口腔卫生差等。近期有研究显示,牙齿缺失、上消化道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以及长期PM2.5暴露会增加ESCC风险。
对于EAC发病,研究表明吸烟、肥胖、胃食管反流病和巴雷特(Barrett)食管、幽门螺杆菌会影响其患病率。基于我国人群的最新分析指出,农业相关职业、低教育水平、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较低医疗水平是食管癌死亡的风险因素。
改变上述风险因素,特别是烟草使用,被认为是解决全球日益增长的食管癌负担的最有效策略。近年来,我国食管癌发病率下降的原因除开展筛查二级预防外,控烟限酒、健康饮食习惯推广、卫生条件改善因素可能也起到了重要的一级预防作用。
此外,一些药物可能会降低EAC的风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和抗反流药物;硒和其他微量营养素可以降低ESCC的风险。然而,支持这些干预措施用于食管癌一级预防的现有证据还不够可靠,尚未得到广泛推荐。
我国是食管癌疾病负担最沉重的国家,占全球年发病和死亡人数的近一半。食管鳞状细胞癌是在我国流行的最主要亚型,其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恶性程度高、疾病进展迅速,诊断时多数患者已经进入晚期阶段,预后较差。
在未来加强风险因素防控,如控烟限酒、健康饮食和改善卫生条件等一级预防措施,以及促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全民(尤其是高发区和高危人群)疾病负担、提高患者生存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总干事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内镜清洗消毒学组副组长
国家消化内科专业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
上海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委
《医学参考报-消化内镜频道》编辑部主任兼副主编
第三届“国之名医”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食管癌疾病负担及精准治疗、消化内镜质量提升
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7篇,累积影响因子44.8分,参编著作1部
2.(多选)以下为食管癌流行病学特征的是?
A.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B.早期隐匿,诊断困难
C.恶性程度高,晚期患者预后差
D.危险因素多样
内镜前无创初筛新技术丨消化质控2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转载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