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随着房颤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增加,如何有效诊断和管理这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已经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此,2023年ACC/ AHA/ ACCP/ HRS发布了最新的房颤诊断和管理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1,指南全面检索了相关数据库发表的研究、综述及其他证据,更新了2014年和2019年AHA/ACC/HRS房颤患者管理指南的推荐,并且对房颤和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抗凝、左心耳封堵、房颤导管或手术消融以及风险因素调整和房颤预防做出了新的推荐。
本文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刘少稳教授就指南中房颤卒中及血栓栓塞预防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主任
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 (FESC)、国际心律学会会员 (FHRS)、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员、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心律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工匠”、“上海好医生”称号获得者
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主编的《心房颤动与导管射频消融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术》是我国第一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方面的专著。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4项。
指南提出了基于疾病分期的房颤分类方法,将房颤视为一种进行性疾病,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策略,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特别是预防,如风险因素的管理,以及对高危患者的筛查等。指南还强调,房颤的综合管理应该贯穿患者的整个生命周期。
一旦确诊房颤,管理的重点是评估卒中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其中抗凝治疗是预防卒中及相关血栓栓塞的重要手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华法林因其降低房颤卒中方面的优越性,一直作为房颤抗凝治疗一线用药。然而华法林基于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的治疗窗口窄、需要频繁监测、药物相互作用多(主要通过CYP2C9代谢)、饮食限制和临床安全性较低,严重影响了其在实践中的使用。
直接口服抗凝药 (DOAC) 的研发解决了华法林的缺点,所有4项DOAC (达比加群、阿哌沙班、艾多沙班和利伐沙班) 与华法林比较的关键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在预防房颤患者卒中或体循环栓塞 (SE) 方面,DOAC优于或不劣于华法林,其中达比加群150 mg bid疗效优于华法林,显著降低卒中/SE发生风险34% (RR:0.66; 95%CI:0.53-0.82; P优效<0.001),而与华法林相比,艾多沙班30 mg qd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 (HR:1.41; 95%CI:1.19- 1.67; P<0.001)。在安全性方面,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110 mg bid、阿哌沙班和艾多沙班30 mg或60 mg qd显著降低大出血风险,达比加群150 mg bid和利伐沙班的大出血风险无显著差异。此外,与华法林相比,所有DOAC组的颅内出血 (ICH) 发生风险均显著降低。
尽管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机械瓣膜患者被排除在 DOAC的关键试验之外 (随后的研究表明,使用 DOACs的预后可能更差),但其他瓣膜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或二尖瓣反流是可以使用DOAC的。
2%/年为卒中高风险,所有DOAC试验均纳入了这些患者,达比加群和阿哌沙班的试验还纳入了中等风险 (1%-2%/年) 的患者。Markov决策模型发现华法林使用的卒中风险阈值为1.7%/年。因此,2%的卒中/SE风险阈值可能会产生远大于风险的获益。在特殊情况下,如肥厚型心肌病,卒中风险很高,但与风险评分无关,也需要进行抗凝治疗。而且DOAC相较于华法林的ICH和死亡风险显著改善,卒中风险较低的患者使用DOAC是合理的,DOAC在广泛易感的患者中具有一致获益。
指南推荐:估计年血栓栓塞风险≥2%/年(如男性CHA2DS2-VASc评分≥2,女性≥3)的房颤患者,推荐抗凝治疗以预防卒中/SE,估计年血栓栓塞风险≥1%/年,但<2%/年(如男性CHA2DS2-VASc评分≥2,女性≥3)的房颤患者,使用抗凝治疗预防卒中/SE是合理的。DOAC是没有中重度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机械瓣膜史的房颤患者的抗凝优选,可降低死亡、卒中/SE和ICH。
在亚洲房颤患者中,仍有约43%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者未治疗,这一比例在中国人群中更高 (32.3%抗血小板治疗,23.6%未治疗)2。
有研究显示,抗血小板治疗 (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 与安慰剂相比,可以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SE风险,但是疗效不如VKA。在AVERROES研究中,对于华法林预防失败或不适合的房颤患者,使用阿哌沙班和阿司匹林进行比较,该研究提前终止,因为阿哌沙班在预防卒中/SE方面优于阿司匹林,且两组大出血风险相似。ACTIVEW研究比较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VKA预防房颤血管事件方面的疗效,因为VKA抗凝在预防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SE、MI或血管性死亡方面的优势,研究也提前终止。
日本的一项正在进行的多中心RCT研究,对低卒中风险患者使用或不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进行比较,研究中期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且不太可能预防主要或次要终点的发生,因此试验提前终止。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心源性卒中的发生,而卒中风险最高的房颤患者是这些心源性卒中风险高的患者,抗凝治疗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卒中。因此,在一些研究中观察到的卒中风险一定程度上降低,可能与具有额外风险因素的非心源性卒中降低有关。
指南对于有抗凝适应症且无抗血小板治疗指征的房颤患者,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单药或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代替抗凝治疗来降低卒中风险,推荐类别为有害。在无卒中风险因素的房颤患者中,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用于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无获益。
指南提到,大量证据支持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抗凝治疗 (OAC) 降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且DOAC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GLORIA-AF是一项大型的全球前瞻性登记研究,也是目前唯一一项提供不同DOAC和VKA长期比较数据的全球性研究。3年随访结果显示,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显著降低新诊房颤患者39%大出血风险 (HR: 0.61; 95%CI: 0.42-0.88) 和22%的全因死亡风险 (HR: 0.78; 95%CI: 0.63-0.97) ,而卒中、心肌梗死 (MI) 和复合结局风险相似。与利伐沙班相比,达比加群的大出血风险降低41% (HR: 0.59; 95%CI: 0.40-0.88),全因死亡、MI和卒中发生风险相似。达比加群与阿哌沙班的卒中、大出血、全因死亡和MI风险相似3-4。
比利时最新的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纳入超过25万房颤患者,直接头对头比较了DOAC和VKA以及不同DOAC之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与VKA相比,DOAC患者的卒中/SE、全因死亡率、大或临床相关非大出血 (MB/CRNMB) 和ICH风险显著降低,且MI、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出血风险没有显著差异。与利伐沙班相比,达比加群和阿哌沙班的卒中/SE风险显著降低 (aHR: 0.92; 95%CI: 0.85-0.99; P=0.043; aHR: 0.93; 95%CI: 0.87-0.99; P=0.027)。与利伐沙班和艾多沙班相比,达比加群和阿哌沙班的MB/CRNMB风险显著降低 (vs 利伐沙班: aHR:0.86, 95%CI: 0.83-0.90; aHR:0.86, 95%CI: 0.83-0.89; vs 艾多沙班: aHR 0.91, 95%CI: 0.83-0.99; aHR 0.86, 95%CI: 0.81-0.91)。研究结果提示,达比加群是次于阿哌沙班的优选DOAC5。
需要提醒的是,一些房颤患者,如不可逆原因引起的严重出血、不可逆转的自发性颅内/椎管内出血等,不适合进行口服抗凝治疗,如果没有其他禁忌症,在仔细考虑手术风险后,可以采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以减少卒中风险。但是对于一些可治疗的出血,在出血停止后,长期抗凝治疗仍是合理的。
2023 ACC/AHA/ACCP/HRS房颤诊断和管理指南是该指南近十年来首次全面更新。口服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预防卒中及相关血栓栓塞的重要手段,而DOAC是除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机械瓣膜外的抗凝治疗优选。关于DOAC药物及剂量的选择,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药物本身的疗效、安全性,还需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达比加群150mg与华法林相比具有疗效优势,且安全性相当,达比加群110mg的疗效相当,安全性更优,并且达比加群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得到验证,可以作为大多数情况下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首选。
参考文献:
1. Joglar JA, et al. 2023 ACC/AHA/ACCP/HRS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irculation. 2024 Jan 2;149(1):e1-e156.
2. Romiti GF, et al; GLORIA-AF Investigators. Patterns of oral anticoagulant use and outcomes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post-hoc analysis from the GLORIA-AF Registry. EClinicalMedicine. 2023 Aug 25;63:102039.
3. Huisman MV, et al. Dabigatran versus vitamin K antagonists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final outcomes from Phase III of the GLORIA-AF registry. Clin Res Cardiol. 2022, 111(5): 548-559.
4. Lip GYH, et al; GLORIA-AF Investigators.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non-vitamin K antagonists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GLORIA-AF Registry. Clin Res Cardiol. 2022 May;111(5):560-573.
5. Grymonprez M, et al. Long-term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dabigatran, rivaroxaban, apixaban and edoxaba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Front Pharmacol. 2023 Feb 2;14:1125576. doi: 10.3389/fphar.2023.1125576.
审批编号:SC-CN-14886
有效期至:2025年3月4日
仅供相关医药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