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医生,这个报告单到底什么意思?”
“化疗期间能不能吃补品?”
“放疗后皮肤痒怎么办?”
……
门诊、病房、线上,患者和家属的提问往往来得突然而具体,却直指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为此,“壹生资讯-肿瘤频道”推出全新微专栏《肿瘤三分钟——答患者问》。每期用约3分钟可读完的篇幅,聚焦1个高频真实提问,给出循证、易懂、可操作的回答。
本期带来江苏省肿瘤医院整理的科普患教文章,解答“牙龈肿、总疲劳…长期炎症是癌症的“推手”!这些“抗炎”技巧要知道”
三分钟,让困惑少一点,让沟通顺畅一点,让医患携手向前迈一步。
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持续疲惫……
可能都是身体“慢性炎症”的信号
与急性炎症不同,这种容易被忽视的
长期的低度炎症状态,被研究发现是
助长癌症发生与发展的“温床”之一
许多患者在成功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仍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面临复发,这常常与潜伏在身体其他部位的“休眠癌细胞”被重新激活有关。
2025年9月,中国科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刊发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炎症可以唤醒远端转移的休眠癌细胞,从而引发癌症转移和复发。
从“炎症”到“癌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慢性炎症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为癌症创造条件:
第一步:持续损伤细胞DNA
慢性炎症意味着局部组织长期处于“战斗”状态。免疫细胞在清除威胁时释放的活性物质(如活性氧、细胞因子),在长期作用下可能误伤周围正常细胞,造成细胞DNA损伤。
第二步:诱导细胞异常增殖
为了修复损伤,组织中的细胞会被迫加速分裂、增殖。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DNA在复制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就越大,某些关键基因(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第三步:创造“促癌”微环境
长期的炎症环境会诱导生成新的血管为修复组织提供养分,但这同时可能为潜在的癌细胞“供血”;此外,它还会抑制局部免疫细胞的清除能力,为癌细胞的生存和生长提供一个“庇护所”。
从最初的浅表性炎症,若不加干预,可能逐步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而可能出现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一系列癌前病变,最终增加胃癌风险。
单纯的宫颈炎并不直接等同于癌症。但若感染了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如HPV16/18型),持续的炎症与病毒协同作用,会显著增加宫颈癌的病变风险。
慢性肝炎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肝脏内部缺乏痛觉神经,早期肝癌往往没有症状。因此,肝炎患者务必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严格限酒、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并定期监测。
这是一种炎症性肠病,尤其对于病变范围广、病程长达8-10年以上的患者,其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需要定期进行肠镜监测。
抗炎饮食可以改善体内的炎症因子,避免发展出疾病。
主食:推荐全谷物,如糙米、藜麦、燕麦。
脂肪:多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油。
蛋白质: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禽、蛋、豆制品。
蔬果:多摄入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和富含抗氧化物的莓果。
调料:姜黄、生姜、大蒜等香辛料具有抗炎潜力。
建议每周坚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行)。研究显示,规律运动能帮助身体产生内源性抗炎物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全身炎症状态。
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睡眠时间短与褪黑素水平下降有关,而褪黑素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能有助于抑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及时处理体内的慢性炎症。若长期感到不明原因疲劳或存在慢性炎症性疾病,应积极通过生活、饮食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控制炎症发展。
来源:浙江省肿瘤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