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5种房颤常见合并症的管理要点!房颤指南推荐

2025-08-12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近期,《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以下简称《指南》)网络首发。自2001年发布《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迄今已发表7版《建议》。基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决定从第 8 版开始,由原《建议》更新为《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



image.png

以下整理了该《指南》关于心房颤动5种合并症管理的相关重点内容。





一、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的房颤风险增加,收缩压(SBP)每增加10 mmHg,房颤风险增加19%。而在房颤患者,高血压与脑卒中、心衰、重大出血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最佳血压控制应被视为房颤治疗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并应在全面风险管理策略中实施。




收缩压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治疗后的收缩压目标值是120~129 mmHg。

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高血压患者,SBP<120 mmHg的强化治疗有可能降低房颤风险。

在降压治疗耐受性差、临床上显著虚弱或年龄≥85岁的患者,可以接受较宽松的治疗目标,即SBP<140 mmHg或尽可能低。




舒张压

理想情况下,治疗后的舒张压应为70~79 mmHg。





二、心衰





心衰和房颤两者互为致病的危险因素并恶化病人预后。心衰是影响房颤患者预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房颤复发和进展的重要相关因素。



心衰的管理应遵循心衰治疗指南的建议,使用利尿剂维持体液平衡是重要的初始治疗。




药物治疗

  • 房颤伴发心衰的药物治疗方面,低剂量地高辛在心室率控制方面比β受体阻滞剂略有优势,但不能降低死亡率。

  • 新药物如依普利酮、沙库巴曲缬沙坦和SGLT2i可降低房颤伴心衰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和/或心衰住院率。




心室率控制可以不严格

RACEⅡ研究显示,宽松的心室率控制(静息时<110次/分)并不逊于严格的心室率控制(静息<80次/分和中度运动时<110次/分)。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衰伴房颤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时,重点是确保充分的双心室起搏(如<90%~95%时应考虑房室结消融)。





三、糖尿病





约1/4的房颤患者合并有糖尿病。



  • 糖尿病可以导致心房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增加了房颤的易感性。

  • 糖尿病病程也与房颤有关,病程每增加一年,发生房颤的风险就会增加3%。

  •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糖尿病和较高的HbA1c与住院时间延长和/或房颤复发率增加相关。





四、冠心病





冠心病常与房颤并存,二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房结构重构,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管理需综合以下三个方面



① 积极实施血运重建,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核心策略)。

👉对于ACS或慢性冠脉综合征(CCS)合并房颤患者,首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以恢复心肌灌注;

👉而对左主干病变合并糖尿病、多支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或PCI失败的患者,可考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② 控制心率与节律,减轻心脏负荷。

👉对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将静息心室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下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

👉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达到目标心率。

👉早期节律控制有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导管消融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疗效更显著,尤其适用于合并心衰的患者。



③ 抗血小板与抗凝管理,预防血栓事件。

👉房颤抗凝管理

image.png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出血管理

image.png





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房颤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肺功能下降[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肺动脉压力升高均显著增加COPD患者房颤发生风险。




注意!部分治疗COPD药物可诱发心律失常

注意部分吸入性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类药物)和茶碱类药物可能诱发心律失常,长期应用时应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必要时减量或停用。

对于β1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气道阻塞症状。





END





参考资料: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J/OL].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