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恭喜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沈华浩教授团队荣获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

2023-12-15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非原创

2023年12月9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医促会)华夏院士论坛暨学术年会于南京召开,会中举行了2023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颁奖仪式,由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沈华浩教授带领的团队(沈华浩,陈志华,应颂敏,李雯,张超,颜伏归等)研究成果《慢性气道疾病分子发病机制及新药靶点研究》荣获科学技术二等奖。



华夏医学科技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医促会设立和主办的全国性医药卫生与健康领域奖项,旨在奖励领域内的科学技术成果,鼓励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该项目自2010年期已成功举办12届,共计703个项目获奖。中国医促会可从华夏医学科技奖获择优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至今已有2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



图片


慢性气道疾病分子发病机制及新药靶点研究

沈华浩教授带领团队多年来立足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领域,在揭示分子发病机制和研究治疗新靶点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共发表论文117篇,其中SCI收录78篇,获批专利4项,代表性论文包括Cell Res、Eur Respir J、Autophagy、J Allergy Clin Immunol、Chest等,被包括Lancet、Immunity、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在内的SCI杂志他引503次,并获得过敏与临床免疫学Top杂志J Allergy Clin Immunol的Editors’ Choice及F1000专家的推荐和正面评价。团队研究为慢性气道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为临床防治提供新药靶点和新思路,推动了本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并产生了学术效益。



创新慢性气道疾病免疫调节发病机制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中的调控机制未被完全阐明,团队揭示嗜酸性粒细胞通过调控骨髓干祖细胞介导哮喘发病的新机制,揭示慢阻肺自免疫的新机制,提出SHP2介导嗜酸性粒细胞分化和气道重构的关键作用机制,明确小剂量卡介苗接种通过平衡Th1/Th2反应抑制哮喘的免疫机制。



率先揭示mTOR-自噬信号通路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的关键作用和机制



细胞自噬在呼吸系统疾病尚未有系统性研究。团队率先揭示细胞自噬在哮喘气道炎症、慢阻肺和肺损伤中的病理作用和调节机制,明确mTOR在嗜酸性粒细胞分化和哮喘发病中的调控作用,发现Cav-1通过与自噬蛋白ATG5,ATG12,ATG12-ATG5偶联物和LC3B结合以及通过调节ATG16L表达来作为自噬的自噬抑制因子从而参与调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提示细胞自噬可能成为治疗新靶点。



创新慢性气道疾病的治疗靶点,为推进转化研究新策略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针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的难治性、重症哮喘,团队揭示其中的关键机制是气道嗜酸性/中性粒细胞抗凋亡及抗铁死亡能力增强,并提出BCL2小分子凋亡诱导剂及铁死亡诱导剂的治疗新策略,揭示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启动气道炎症的关键新机制,为慢性气道疾病的靶向治疗新策略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图片

沈华浩教授


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浙江省呼吸疾病诊治及研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是我国呼吸病学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哮喘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哮喘与变态反应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专委会主任委员,美国胸科医师学院资深会员(fellow),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重症哮喘国际指南委员会Committee Member,曾任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兼职教授,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访问科学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获得者,中国呼吸医师奖获得者,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主导师)获得者,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创新成果)奖获得者。


来源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