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50%以上复发率的转移性结肠癌术后患者,复查要查什么?怎么查?

2021-12-02作者:cmt佳玲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作者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金克敏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R0切除后,至少有5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术后患者体内仍存在微小/分子残留病灶(MRD)。术后常规的复查手段包括肿瘤标志物CEA、CA199,增强CT或MRI很难检出临床上不明显的MRD。既往有文献报道ctDNA检测用于评估MRD,来检测肿瘤复发及判断化疗疗效。但是就检测方法而言,目前并没有找到很有效的手段。之前比较常用的ddPCR技术只能检测RAS基因的几个位点的突变,敏感性较差,而且有50%左右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 RAS基因为野生型,这就大大限制了它在MRD检测中的应用。

微信图片_20211126143115.png

今日所讲内容为2021年发布在《临床肿瘤学》(JCO)杂志子刊《临床肿瘤学·肿瘤摘录》(JCO Precis Oncol)的文章。该研究探索应用个体化的多通路PCR(ddPCR)、二代测序技术(Signatera, 定制的mPCR-NGS)来进行ctDNA检测,用于术后监测MRD。本文探讨了基于ctDNA评估的MRD与mCRC患者无病生存(DFS)率之间的关系,对比了基于ctDNA评估的MRD与血浆CEA水平对疾病进展预测的能力,最后比较了个体化mPCR-NGS与ddPCR两种技术用于ctDNA检测的优劣。


研究方法


从意大利的PREDATOR研究里选取136例接受根治切除的mCRC患者纳入研究,首要研究终点是术后DFS率,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OS)率及转化分析。患者及临床医生对ctDNA检测结果并不知情,统计人员对临床资料亦不知情。


为进行个体化的mPCR-NGS,先对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及作为对照的正常血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ES),由16例患者获得的特异体细胞克隆单核苷酸变异(SNVs)panel被用来进行mPCR检测,血浆里检测到高于预先设定的可信阈值≥2个SNVs被认为是ctDNA阳性。ddPCR(Bio-Rad)检测7个KRAS突变位点,包括G12A (dHsaCP2500586)、G12C (dHsaCP2500584)、G12D (dHsaCP2500596)、G12R (dHsaCP2500590)、G12S (dHsaCP2500588)、G12V (dHsaCP2500592)和G13D (dHsaCP2500598)。


研究结果


最终来自112例患者的192份血浆用于ctDNA检测,中位随访时间为10.7个月,其中,73.2%患者(82/112)出现了肿瘤进展。患者一共进行两次血浆ctDNA检测,第一次为根治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前,第二次为第一次影像学出现进展或最后一次随访时(见Fig1)。

微信图片_20211126143129.png

   

其中55例患者(49%)接受了术前化疗,44例患者(39%)接受了术后化疗。112例患者中,肝转移(65/112,58.0%)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具体临床病理资料见Table 1。

微信图片_20211126143131.png


 根治切除术后中位27天,在辅助治疗前,112例患者接受了血浆检测。其中62例患者(54.5%)为MRD阳性,51例(45.5%)为MRD阴性。初次检测的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6.7%。


对于MRD阳性且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中位领先时间为3.16个月。MRD阳性患者的DFS率和OS率明显短于MRD阴性患者(p均<0.001)。多因素分析也提示MRD阳性是影响患者DFS率最重要的预后因素。(见Fig 2 和Fig 3)


将有首次(基线)及末次ctDNA(复发时或最后一次随访)检测结果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两次检测均为阳性或第二次检测阳性的患者定义为ctDNA阳性组(45例),而两次检测均为阴性或第二次检测为阴性的患者定义为ctDNA阴性组(35例)。


ctDNA阳性组的患者97.7%(44/45)出现肿瘤进展,对于50例术后未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一共35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32例为ctDNA阳性,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3.3%;而对于未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组,ctDNA阳性者的DFS率和OS率也明显短于ctDNA阴性组,ctDNA阴性组在50个月的随访中OS率为100%。(见Fig 4)

微信图片_20211126143137.png


对27例患者术后进行了ddPCR检测,同时这部分患者也接受了个体化mPCR-NGS检测,结果提示两者的一致性为55.5%,所有不一致的患者均为ctDNA阳性而ddPCR阴性者,其中91.6%(11/12)患者出现肿瘤进展,提示个体化mPCR-NGS对比ddPCR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更好的预测肿瘤进展。对于55例术后既有ctDNA检测结果又有血CEA结果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CEA并不能预测DFS率,而个体化定制的mPCR-NGS ctDNA检测可准确预测DFS率(p<0.001)。对于疾病最终进展的13例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个体化定制的mPCR-NGS ctDNA检测的敏感性最高,为84.6%(11/13),而CEA和ddPCR 的敏感性分别只有46%和38.4%。(见Fig 5)

微信图片_20211126143139.png

研究结论以及讨论


对于mCRC,R0切除术后血ctDNA水平与手术的根治性相关,提示ctDNA可以作为MRD的生物标志,帮助早期发现肿瘤进展,进一步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tumor-informed mPCR-NGS法检测术后ctDNA,发现96.7%(59/61)的MRD阳性患者最终出现肿瘤进展,并且术后MRD阳性组患者的DFS率和OS率明显短于阴性组,因此对MRD阳性患者可进行更积极的辅助治疗和更严密的随访。


目前,对于血ctDNA的检测的路线,文献报道的方法很多种,无外乎两大路线,一是tumor-naïve的广撒网方法,通过增加UMI、polishing算法及测序深度来增加敏感性,但从文献报道的结果看这种方法对术后仅存MRD的患者检出的阳性率并不高,并且特异性很难保证;另一种路线是tumor-informed的方法,根据术前肿瘤测序(WES)提供的突变信息建立术后ctDNA检测的panel,这样可以在保证特异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增加测序深度,从而增加敏感性。


本研究就是基于后者进行的个体化定制panel的mPCR-NGS,而ddPCR只能对RAS突变的几个位点进行检测。本研究针对只有KRAS突变的患者进行了个体化mPCR-NGS方法与ddPCR方法检测ctDNA的比较,发现前者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后者(84.6% 对 38.4%)。与血CEA相比,个体化mPCR-NGS检测ctDNA阳性患者预测疾病进展的敏感性明显优于血CEA升高。


局限性


第一,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数较少,因接受术前化疗,有16.9%的患者术前组织标本坏死率过高,导致WES质控不合格。


第二,本研究只测了术后2个时间点的ctDNA水平,对比连续检测还有很多的劣势,包括早期的治疗干预、随访强度及对治疗有效性的评估等。


第三,本研究还发现术后第一次MRD检测阴性的患者中28%出现疾病进展,而第二次检测MRD阴性的患者有8.6%的患者出现疾病进展。第一次检测的假阴性可以用术后4周内高cfDNA水平可能掩盖了ctDNA的阳性,因此,建议术后4周后再进行ctDNA检测,最好能动态检测。其他解释ctDNA假阴性的原因包括惰性肿瘤及不同的转移部位的影响。


最后,作者也建议以后针对mCRC的临床研究最好能加上ctDNA检测。因为术后MRD阳性的患者更可能从辅助治疗中获益,因此可能更准确地富集可纳入研究的高危复发人群,较少入组人员及不必要的花费;另外,以ctDNA的降低及清除作为治疗有效的指标可以加快新治疗方法的审批。而本研究也提示通过个体化mPCR-NGS来检测MRD的方法是目前最优的方法,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一    平台发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