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患者老年男性,因突发下腹部阵发性疼痛,持续6小时未缓解来我院急诊。
入院进一步完善检查,行腹部CT提示肠腔扩张明显,积气伴液平,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肠扭转引起的肠梗阻”。
予以保守治疗后,老人腹痛症状无明显好转,外科会诊后考虑患者高龄,手术风险较大,建议尝试肠扭转经内镜转复术。为防止病情持续加重,决定为老人施行急诊结肠内镜下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术。
进镜见乙状结肠扭曲明显,梗阻段肠黏膜血液循环尚好,肠壁蠕动存在,黏膜水肿不明显,无变紫及出血,通过旋转镜身通过扭曲段,见肠腔扩张明显,大量积气积液,予以抽吸液体约2000ml,复位扭转结肠,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好转,术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遂出院。
结肠扭转是由于结肠及其系膜扭转所引起的外科急症。如不治疗,可能导致肠缺血、坏死和穿孔。约95%的结肠扭转发生在乙状结肠或盲肠,其余发生在横结肠或脾曲。乙状结肠扭转发病以男性为主,且多为60岁以上,通常与便秘相关,或同内科疾病,尤其是神经心理学疾病伴随发生。盲肠扭转则在60岁以下的女性中更为常见,而且通常没有伴随疾病。
肠扭转经内镜转复术是通过内镜技术将扭转的肠管复位的方法。肠扭转所致完全性肠梗阻一般于24小时内行内镜复位,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观察2~3天,若梗阻不能解除,可在内镜下进行复位。可避免急诊手术。
美国胃肠内镜学会关于内镜在治疗结肠扭转中的作用的指南
1. 对于单纯性乙状结肠扭转患者,我们建议内镜检查作为初始治疗方式。成功扭转后,应考虑放置减压管以保持复位并降低复发风险。(++)
2. 对于乙状结肠扭转患者,鉴于复发性扭转的高风险以及与每次发作相关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我们建议在入院时进行外科会诊。(+++)
3. 对于盲肠扭转患者,考虑到穿孔的高风险,我们建议将手术治疗作为初始治疗方式,并避免内镜干预。(+++)
4. 对于有明显穿孔或腹膜炎体征的结肠扭转患者,我们建议手术治疗。(+++)
肠扭转经内镜转复术适应证
早期肠扭转(发病<48小时),无肠绞窄、肠系膜坏死、肠穿孔及腹膜炎征象,全身情况尚好,无严重脱水、低血压休克等严重中毒症状者。
伴肠管扩张及未做肠道准备的年老体弱患者。
慢性肠扭转经保守治疗无效,并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者。
内镜下见梗阻段肠黏膜血液循环尚好,肠壁蠕动存在,黏膜水肿不明显,无变紫及出血者。
年老、体弱发病超过48小时无绞窄者。
肠扭转经内镜转复术禁忌证
1. 有内镜检查禁忌者。
2. 有肠坏死或腹膜炎征象者。
3. 全身情况差,伴严重中毒症状者
肠扭转经内镜转复术内镜操作步骤:
(1)患者取左侧卧位,尽量少充气,缓慢循腔进镜结合滑进,将肠镜插至扭转部位。
(2)内镜下可见肠黏膜呈螺旋状集中,X线透视下可见扭转远端明显胀气,观察肠壁若无肠黏膜变紫和出血,反复抽气和注气,同时进退镜身以松动扭转部肠管。
(3)调节镜头沿扭曲缝隙和弯曲走向,边注气边推进镜头。
(4)肠管收缩时镜头钩住肠壁,向螺旋形相反方向旋转镜身180。~360。,并缓慢拉直及抖动镜身,嘱助手协助患者转换体位。若患者无剧烈疼痛,可如此反复进退数次,扭曲及梗阻解除后闭锁处松弛宽大,可见大量肠内容物涌出,或腹痛、腹胀明显减轻。
术后注意事项
1. 复位成功后24 小时应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症状、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3天内忌剧烈运动,以防再扭转。
2. 复位后给予抗感染,同时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适当应用抗胆碱药物,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减少胃肠蠕动,避免复发。
3. 复位过程中疑有穿孔或复转后再次出现腹胀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4. 并发症:①穿孔:一般源于暴力操作或适应证掌握不当,需外科手术治疗;②肠道坏死、败血症:源于操作者未严格掌握适应证,延迟手术干预时间,重者可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夏杰 宛新建教授
来源:宜山论镜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