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团队在吴小华教授的带领下,携一项可能改变临床实践的重磅研究及五项创新成果精彩亮相,向全球同行展示了在妇科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中国力量”与“复旦智慧”。其中,为晚期宫颈癌患者带来的全新“去化疗”方案尤为引人瞩目。
在备受瞩目的“最新突破(Latest-Breaking)”环节,吴小华教授口头报告了一项由他领衔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首次证实,对于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采用国产创新药卡瑞利珠单抗(一种抗PD-1单克隆抗体)和法米替尼(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去化疗”方案,疗效显著优于当前标准的含铂化疗。
研究显示:
生存期显著延长:接受新方案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至11.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更是达到34.4个月,相比传统化疗方案,分别将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降低了32%和35%。
安全性可控:新方案的安全性与两种药物已知特性一致,未出现新的安全信号。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我们首次在一线治疗中验证了“免疫+靶向”模式能够为晚期宫颈癌患者带来更优的生存获益,这标志着我们有望引领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模式进入一个全新的‘去化疗’时代,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宫颈癌的突破,团队在卵巢癌这一“妇癌之王”的攻坚上也取得了系列成果,通过三篇壁报展示了从后线治疗到前沿探索的全面布局。
Senaparib(塞纳帕利)在BRCA突变铂敏感复发卵巢癌中国患者中的最终分析数据显示,其中位总生存(OS)期长达42.45个月,创造了同类研究中的优异纪录,为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
全球领先的双表位抗体偶联药物(ADC)JSKN003展现了跨HER2表达水平的广谱疗效,针对预后极差的原发性铂耐药卵巢癌,客观缓解率(ORR)达32%,为这群以往“无药可用”的患者打开了新的生命通道。
另一款全球领先的双靶点ADC药物 Iza-bren(BL-B01D1)在经多线治疗的铂耐药卵巢癌患者中,确认的客观缓解率(cORR)高达46.9%,显示出强大的应用前景。
团队的创新不仅在于药物治疗,更体现在对未来方向的精准把握和对患者全流程管理的优化上。
绘制“作战地图”:团队通过基础研究,首次系统描绘了卵巢透明细胞癌的ADC靶点图谱,明确指出B7-H4、组织因子和间皮素是未来新药研发的优先方向,为攻克这一化疗不敏感癌种指明了道路。
优化“后勤保障”:针对新兴抗癌药(如TROP2-ADC)常见的口腔黏膜炎副作用,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以患者教育、早期预防和多学科(口腔科)协作为核心的护理路径,显著降低了严重副作用的发生,保障了抗癌治疗的顺利实施,体现了“治疗”与“关怀”并重的理念。
从改变临床实践的大型Ⅲ期研究,到引领未来的创新药物与靶点探索,再到充满人文关怀的全程管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多学科团队在吴小华教授的带领下,正以坚实的步伐,不断拓展妇科肿瘤治疗的边界,让更多中国成果惠及全球患者,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来源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