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vonesci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1L) treatment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Ivonescimab联合化疗作为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发表形式:2024ESMO年会口头报告
主要研究者:王晓稼
主要作者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
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较差。Ivonescimab是一种靶向PD-1和VEGF的四聚体双特异性抗体,通过协同作用这两条靶向途径可能产生互补和协同的抗肿瘤效应。本研究旨在评估ivonescimab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为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Ⅱ期研究,研究对象为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患者接受Ivonescimab 20 mg/kg Q2W和紫杉醇90mg/m2或白蛋白紫杉醇100mg/m2治疗,每个治疗周期为四周,分别在每周期的第1、8、15天给药。
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和客观缓解率(ORR,根据RECIST 1.1标准评估);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
截至2024年3月1日,共入组30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为54.0岁(范围,35.4~73.3岁),80%的患者PD-L1联合阳性评分(CPS)<10,60%的患者既往接受过基于紫杉类药物的新辅助或辅助疗法。中位随访时间为7.2个月。
共有46.7%(14/30)的患者至少出现一次≥3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但无一例导致治疗停止或死亡。最常见的≥3级TRAE(发生率≥10%)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6.7%)和白细胞计数减少(13.3%)。
29例患者进行了至少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研究者评估的ORR为72.4%(21/29),DCR为100%(29/29)。PD-L1 CPS ≥10和PD-L1 CPS <10的ORR分别为83.3%(5/6)和69.6%(16/23)。中位PFS期和OS期尚未成熟。6个月PFS率为68.4%(95% CI:44.3-83.8)。
Ivonescimab联合化疗作为三阴性乳腺癌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耐受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这些结果。
今日肿瘤编译整理自2024ESMO官网,非本研究最新数据
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本研究为一项Ⅱ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在疗效评估方面,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其治疗客观缓解率(ORR)。对于三阴性乳腺癌,传统治疗手段主要依赖化疗,而随着分子分型的深入研究,靶向药物以及靶向药物联合化疗的治疗模式显示出更高的潜在疗效。
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在白蛋白紫杉醇治疗基础上,联合PD-1单抗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此前,贝伐单抗联合化疗的大量研究也证实了其在延长无进展生存(PFS)期方面的优势,但总生存(OS)期并未显著改善,因此在乳腺癌治疗中基本被淘汰。然而,对于三阴性乳腺癌,贝伐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的治疗可能仍具有积极意义。
当前,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肿瘤控制率和PFS率,但OS的转化仍存在难题。这主要与患者本身较短的生存期、有限的有效治疗线数以及后线治疗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中,采用的是同时阻断PD-1和VEGF两个通路的双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特意加入了紫杉类药物,以观察其ORR。目前的研究结果也具有显著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通过多通路阻断联合化疗可能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有益。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的“篮子计划”中,也曾观察到一组免疫敏感性患者,在加入PD-1抑制剂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后,ORR极高。这一前期研究为我们当前的设想提供了基础。
本研究的主要焦点在于ORR。在由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领衔的TORCHLIGHT研究中,采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白紫治疗方案,结果发现在CPS>1的情况下,治疗效果亦显著。因此,我们推断在免疫治疗结合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真正的敏感人群尚未明确,许多曾被认为对治疗无响应的患者实则有效。在本研究中,80%的CPS<10的患者展现出了较高的ORR,数值超过60%,疾病控制率(DOR)接近100%,这表明了肿瘤控制力的显著提升。
此外,联合治疗方案并未显著增加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事件(AE),尽管三级以上AE的发生率较高,但总体上患者仍能较好地耐受。因此,我们认为这种治疗策略对于未来三阴性晚期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建议在化疗联合PD-1抑制剂的基础上,考虑增加靶向通路的药物,以期提高ORR和无进展生存(PFS)期,同时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
浙江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浙江省肿瘤智能诊断和分子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副主任兼乳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医学伦理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肿瘤心脏病学组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学分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副会长兼精准医学分会会长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中国医学论坛报 桂晶晶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