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第46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于当地时间2023年12月5-9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成功举办。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策划“2023SABCS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专题活动,汇聚亮点研究,对话领域专家,精彩持续、值得关注!
为捕捉大会焦点,领略研究风采,“2023SABCS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特别邀请乳腺癌领域大咖领学,带你轻松掌握最新进展。本期特别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剑教授解读LBO1-01、02、03三项研究,并从研究回归临床,为大家介绍它们分别回答了哪些临床问题。
这三项入选大会LBA专场的研究都是非常重磅的研究,报告了新辅助治疗领域的相关进展,分别回答了这一领域的不同临床问题。
LBO1-01
第一项研究LBO1-01主要探讨的是KEYNOTE-522临床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
KEYNOTE-522临床研究是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进行的,对照组治疗为PC followed AC/EC,试验组是在此基础上添加帕博利珠单抗,它的主要研究终点是以病理学缓解(pCR)率和无事件生存(EFS)作为双终点。研究在1174例患者中进行随机对照之后发现了整体疗效确切,双终点阳性,但是更长期的随访结局怎样,pCR患者到底能不能因为加入免疫治疗而获得EFS获益呢,这些问题还不完全确定。
而从本次LBO1-01研究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在5项敏感性分析中帕博利珠单抗组均显示出明显的EFS获益,此外在各个亚组当中,包括PD-L1表达与否、淋巴结状态好与否、疾病分期、绝经状态、HER2状态、乳酸脱氢酶水平这些不同的预设亚组,帕博利珠单抗的获益与整体人群都是一致的。这些结果提示我们可能并不需要在基线花费太多精力去筛选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获益人群。
第二是如果患者达到了pCR,其整体的5年EFS率是不是比也达到pCR但是没有使用免疫治疗的人群效果要好呢?结果发现两组人群pCR率还是有所差异的,大概相差4%。这对整体EFS率来讲已经是个不错的数据,说明即使患者达到了pCR,免疫治疗可能仍然存在一定的价值。尽管由于是非预设的探索性亚组,其统计学差异并不能完全评估,这依然提示了免疫治疗对于达到pCR的人群的潜在获益。当然,在没有达到pCR的人群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大的差别,其组间EFS差异可以达到10%以上,这更提示我们要使用一线免疫治疗。所以这项研究告诉我们,长期免疫治疗是有所获益的。
LBO1-02
第二项研究LBO1-02主要研究的是HER2阳性患者中免疫治疗的价值。
2023ESMO年会中背靠背发表了2篇研究,一项是CheckMate 7FL研究,另一项是KEYNOTE-756研究,这两项背靠背研究提示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高危患者可以从新辅助免疫治疗中获益,其pCR率得到了改善,但EFS数据还不够成熟,所以临床中仍比较少用。LBO1-02的APTneo Michelangelo研究则是在HER2阳性亚型患者中进行的新辅助免疫治疗探索。
这一新辅助治疗临床研究共设两组,A组是使用HPCT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B组分为含蒽环类药物的B1组和不含蒽环类药物的B2组,并在此基础上加入阿替利珠单抗。从整体结果来看,两组pCR率差别不大,仅仅看到含蒽环类药物的B1组似乎有所增高,但这一增加差异并不大,统计学差异为8.9%,这提示未来我们在进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时候,要思考以下两个方面:
1. 是不是应该搭配K药和O药,减少阿替利珠单抗的使用?
2. 这项研究提示蒽环类药物可能在新辅助免疫治疗中仍存在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在免疫调节方面发挥作用。这也对未来其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获得确切无疑的pCR率的改善提供了很多的想象空间。
研究者也做了一系列转化研究的分析,提示了sTILs和PD-L1表达率较高的患者,其pCR率可能更高,这一结果并没有超出预期。这项研究给我们的启发仍然是HER2阳性患者轻易地使用免疫治疗特别是阿替利珠单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所以这部分患者仍然亟待新的治疗方案出现。
LBO1-03
第三项研究LBO1-03探讨的则是另一个话题。通常,我们的治疗是免疫和化疗、新辅助治疗同行,那么免疫治疗先行2周,在这一过程中诱导机体的免疫环境,然后再开始化疗、新辅助治疗,是不是会产生更好的结果?这项同步或序贯的临床研究称为BCT1902/IBCSG 61-20 Neo-N研究。
虽然研究的整体样本量不大,但是其提出的新的治疗理念让这项研究得到了特别关注。结果发现,同步使用免疫治疗、新辅助治疗和PC方案(紫杉醇+卡铂)化疗和免疫治疗诱导后序贯治疗,其差异并不大,甚至序贯治疗组的pCR率偏低,虽然这可能和入组人群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最后得到相应的结论是:
首先,在整体治疗过程中,诱导治疗和同步治疗没有差别。从这项研究来看,诱导治疗这一理念暂时可以休矣,除非开展新的临床试验。
第二,在pCR率方面,虽然之前的研究中pCR率与PD-L1的表达等关系不是很大,但是这项研究中PD-L1阳性亚组的pCR率相对较高,可见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是不管怎样,这项研究解决了它所提出的问题,即联合免疫治疗可以同步给药,同时还发现了在高sTILs或PD-L1阳性鉴定的免疫富集肿瘤患者中的高pCR率,说明这一患者亚群可能对无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更加有效,但是这一发现仍待长期随访验证。
总结
总之,以上三项研究分别回答了不同的临床问题:三阴性乳腺癌长期随访中K药的价值,HER2阳性乳腺癌中联合免疫治疗的价值以及在联合免疫治疗当中同步或序贯哪种方案更优的讨论。这三项研究作为大会LBA的意义有目共睹,未来也希望能有机会与大家深入探讨。
LBO1-01
研究标题:
(LBO1-01) Neoadjuvant pembrolizumab or placebo plus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adjuvant pembrolizumab or placebo for early-stage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Updated event-free survival results from the phase 3 KEYNOTE-522 study
中文标题:
(LBO1-01)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或安慰剂加化疗后辅助帕博利珠单抗或安慰剂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来自KEYNOTE-522Ⅲ期研究的最新无事件生存结果
研究详情:
2023SABCS 大会聚光灯丨来自KEYNOTE-522 3期研究的最新无事件生存结果
LBO1-02
研究标题:
(LBO1-02)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 of neoadjuvant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atezolizumab in HER2-positive, early high-risk and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PTneo Michelangelo randomized trial
中文标题:
(LBO1-02)应用或不应用阿替利珠单抗作为HER2阳性、早期高危和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pCR):APTneo Michelangelo随机试验
研究详情:
2023SABCS 大会聚光灯丨APTneo Michelangelo试验最新结果:新辅助双重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中加入阿替利珠单抗的疗效探索
LBO1-03
研究标题:
(LBO1-03)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of Neoadjuvant Nivolumab (N) 2 week lead-in followed by 12 weeks of concurrent N+carboplatin plus paclitaxel (CbP) vs concurrent N+CbP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BCT1902/IBCSG 61-20 Neo-N)
中文标题:
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新辅助纳武利尤单抗(N)诱导2周,随后12周同时使用N+卡铂+紫杉醇(CbP)对比同时使用N+CbP的随机Ⅱ期研究:(BCT1902/IBCSG 61-20 Neo-N)
研究详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一期临床研究病房主任,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上海“医苑新星”杰青人才获得者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候任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 副召集人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 YBCSG 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青委会 副主委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委会 副主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 常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 常委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DE首批化药临床兼职审评员
获2023 十大医学先锋专家、2023“人民好医生”杰出贡献奖
《Diseases & Research》副主编
第一/共一/通讯SCI论文70篇(Lancet Oncol、Ann Oncol、 Nat Commun 、Clin Cancer Res、J Hematol Oncol等)
识别二维码进入“2023SABCS中国医学论坛报学术联播”活动专区,大会精彩内容尽在掌握!
查看更多